• 68阅读
  • 0回复

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大字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9-22
第2版()
专栏:

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大字报
本报记者 林沫
我们去参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大字报。那临时搭成的两道长长的芦席墙已经给贴满了,饭厅内外和院里四处的墙壁上都成了大字报的园地,有的墨迹未干,有的已经残破,一层盖着一层。带领我们参观的团委书记赵长和同志说,厂里开展整风不过二十来天,大字报已出了两千多张,最多时一天出过三百多张,看大字报的人有时简直像赶庙会一样。
这时正是吃晚饭的时候,工人们端着碗,三五一堆地围在那里,边吃边看边谈论。新贴在食堂门口的一张漫画吸引了许多人,有个小伙子拍手喊着:“嘿,画的真棒!该请咱们厂长来看看。”“不请就来了,你看,厂的领导人不都在上面么!”另一个打趣地说。原来上面画的是:装配车间出了事故,受伤的工人倒在地上,厂里党、政、工、团的领导人跑来一群,后边慌忙赶来的是医生。旁边写着两行字:“无事不来,出事一来成排”。工人们觉得这幅漫画有力地表达了他们的呼声,一定拉着我们同来的摄影记者给拍了照。
在那满墙满院各色各样的大字报上,像这样有力的批评是不难找到的。职工们用大字报对工作中的推拖、扯皮等各式各样的官僚主义作风、不负责任和浪费国家财产的现象进行攻击。装配车间张志诚批评厂的领导干部对许多事都是以“研究研究”来推拖搪塞;设备科李金柯批评某厂长一点小事也扯皮;车间主任赵福祥大声疾呼要追查许多环节扯皮的根源。许多老工人提出,由于机构庞大,管理人员过多,给生产造成混乱。装配车间老工人陈宝善说:我们车间最乱的刮研段,乱的主要原因是段长太多,又不能解决主要问题,有的值班段长只能帮助工人找工具,找零件,你也找,他也找,零件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据初步统计,全厂职工通过大字报和各种座谈会,共提出了八千九百多条意见,这些意见涉及到全厂的各个角落。其中有些意见,过去也有人一再提出过。但过去在小组里提只有少数人知道,而且有很多意见,经过逐级转上去,就被“消化”完了;有的转到当事人那里,被长期拖延或置之不理。现在用大字报贴出来,公诸于众,人人皆知,全厂职工谈论批判,就形成一种巨大的威力。有许多问题,过去长期扯皮,互相推拖,现在上了大字报,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过去制造车床时加工的一种指针零件,因为技术设计不适当,作起来费工又费料,对这问题,车间的工人一连提了三、四年,技术科也没人理。这次工人用大字报贴出来,技术科派专人研究,不两天就解决了。加工车间给外厂加工的一批活,因为一些小问题扯皮,做出来堆在那里半年也不验收,作活的工人拿不到工资,外厂着急用不上。这次头天贴出大字报,第二天就验收了。工人们日益感到,大字报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推动工作的一种极为有力的武器,如果遇到什么人工作拖延,有错不改,人们会提醒他说:“怎么样,你想让人给你贴张大字报吗?”(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