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在新华社建社二十周年纪念会上 陆定一谈新闻工作中几个根本问题 记者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中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9-22
第4版()
专栏:

在新华社建社二十周年纪念会上
陆定一谈新闻工作中几个根本问题
记者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中去
新华社21日讯 新华通讯社总社19日集会纪念建社二十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在纪念大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出席纪念大会的有北京新闻界各单位的代表。
大会由新华社社长吴冷西主持。
陆定一向新华社的全体工作人员致贺。他在讲话中谈到了新华社的作用和任务、记者和编辑的工作和思想改造以及新闻工作中其他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
陆定一指出,新闻事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同党、政府、军队、法庭、报纸、学校等一样,新华社也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之一,是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手中的用来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武器。新华社每天发稿几万字,是为了教育和团结人民,揭露和打倒敌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陆定一说,研究新闻学,应该从政治出发。新闻学是政治性极其强烈的一门学问。离开了政治来谈新闻,这是资产阶级的作法,我们不应当这样做。一件消息早发表、迟发表或不发表,都要从政治上来郑重考虑。记者和编辑有两种任务:一是抢,一是压。有的新闻要抢时间发出去,有的新闻不该发表就要压下来。记者一定要懂得政治;什么该抢,什么该压,什么该取,什么该舍,都必须从政治上考虑。资产阶级新闻记者,因为要维持生活,非完全服从他们的资本家不可,所以他们也非懂政治不可。他们懂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帝国主义的政治。我们的记者,要懂我们自己的政治,无产阶级的政治,人民的政治,社会主义的政治。
关于新闻的技术问题,陆定一说,我们要团结自己,争取朋友,打倒敌人,就要有好的武器,因此,我们做新闻工作的人,要讲究新闻的技术,我们的技术有缺点,需要大大改进。有的现在可以改进,凡是可以改进的就要坚决改进。有的现在还不能改进,比如消息要发得快,这就需要有各种条件,要有工业基础,没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发消息只能快到一定限度,再要快就快不了。在技术与政治的关系上,我们向来主张政治第一,技术服从于政治,因为技术必须为政治服务才有意义,而且,只有有了政治热情,才能迅速改进技术。我们的技术好不好呢?我认为基本上是好的。我们的新闻是准确可靠的,这是新华社的优良传统,必须保持这个传统。但是,冗长和迟缓等缺点,必须改正。
关于新闻要有兴趣的问题,陆定一说,我们要搞清楚是什么样的兴趣,是那个阶级的兴趣。兴趣也是有阶级性的。我们的消息,不是为了使我们的敌人看了有兴趣,而是为了使赞成和可以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们看了有兴趣,在国际上要使赞成新中国和可以赞成新中国的人们看了有兴趣。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广大人民的兴趣,认真研究朋友们的兴趣。反动派的有无兴趣是无足轻重的,可以置之不理。在大鸣大放期间,右派的兴趣是放火,新华社不放火,于是右派自己派人去放火,对你们新华社不感兴趣,这有什么不好呢?
陆定一说,资产阶级右派说我们的记者都是木偶,没有大将。这也要看看大将和木偶是那个阶级的。资产阶级记者中的大将,不过是资本家手中完全听话的木偶而已,资本家老板要他怎样做怎样想,他就得怎样做怎样想,否则他就有丢掉饭碗的危险,什么“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之类的机关就会光顾他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可以出现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记者和编辑,就有可能成我们的大将,好记者、好编辑。但我们对于记者编辑决不要吹捧,吹捧是资产阶级的恶劣风气。
关于新闻的指导性和客观性问题,陆定一说,我们的新闻报道可以分为两种。有一种,如像“鱼能上树”“对牛弹琴可以增产牛奶”等关于自然现象的。这在新闻中占极少数。占绝大多数的是另一种,是关于社会现象的。这类消息,同各项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记者报道这些新闻时,记者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就在新闻中表现出来,而给读者以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指导性。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都是不能没有指导性的。不是以资产阶级观点去影响读者,就是以无产阶级观点去影响读者,二者必居其一,要想逃避是不可能的。客观性也有阶级性,这个阶级认为是客观的,那个阶级认为不客观。帝国主义要灭亡,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代表中国人民,定息是剥削,统购统销政策是好的,这些话在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都有十足的客观性,但是杜勒斯们和资产阶级右派先生们一定会说这是不客观的。有人说新闻如果有了指导性就会“闭塞人民的聪明”。有人不谈阶级而谈超阶级的客观性。这两种说法实质都是一样,就是要革命的新闻记者放弃自己的政治立场。而如果放弃了无产阶级的立场,就一定走到资产阶级的立场。不要无产阶级的指导性,就是要资产阶级的指导性。教条主义会闭塞聪明,修正主义更坏,会把人们引导去投降资产阶级。但是马克思主义把人们引上正确的道路,只会使人们聪明起来,看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客观的发展规律,那里会闭塞聪明呢?记者在报道中是一定要表示自己的立场的,有时表示得明显尖锐,有时表示得含蓄晦涩。有的记者,能把自己的观点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有的记者则在这点上做得比较笨,不懂策略。在一定的时间,对具体的事件,应该用什么态度恰到好处地表示自己的观点,这又是一个政治考虑,有时是很严重的政治考虑。要考虑到怎样表示自己的观点才能够正确指导读者,并说服和争取可以争取的大多数人,最有利于工人阶级的事业。这就又需要很高的政治修养,需要技巧,需要经验。
陆定一在谈到记者的思想改造时说,记者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他说,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光熟读马列主义书籍不行。知识分子要改造,不能轻视劳动,不能看不起劳动群众。现在有很多知识分子口头上说无产阶级领导,实际上却看不起无产阶级,同劳动人民格格不入。因此,有出息的记者,要下决心,长期地到劳动群众中去,和劳动群众共同劳动,同生死,共患难,打成一片。只有改变了自己的感情,自己变成了劳动者,变成了工人阶级的一分子,才会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知识分子这样做,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因而是很重要的。资产阶级右派说马克思主义要不得,我们说我们的许多记者,马克思主义还懂得太少。我们的记者没有长期到群众中去,没有深入地调查研究,因此写出的东西有些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或者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右派就趁机钻空子。革命的记者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陆定一谈到新华社同报纸的关系问题时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和报纸是一体的,都是工人阶级手中的阶级斗争的工具,利益是一致的,是团结、合作和互相配合的关系。应该考虑通讯社、报纸记者力量如何合理地使用的问题,研究怎样共同把我们的新闻工作办得更好。
最后,在谈到改进工作的问题时,陆定一说,我们要有三个狠:第一个狠狠地反右派,这个斗争是长期的,但这次反右派斗争是有决定意义的;第二个是狠狠地改进工作,我们工作中有很多错误缺点,应努力纠正;第三个是狠狠地改造思想,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中间去。
新华社在1937年4月成立于延安。二十年来,新华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而逐渐成长、壮大。现在,新华社在国内有三十个分社,在国外有二十一个分社。它目前每天向国内的报纸和广播电台发布约六万字的国内和国际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消息;同时,每天还向专区级报纸、中小城市和工矿区报纸发六千字简要消息和三千字的口播记录消息;用英文(对莫斯科用俄文)向世界各地发布约一万字的中国和国际消息,并向国内外报纸供给新闻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