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地的方针完全正确 上海变成万能工业城市 从天山麓到东海滨,从黑龙江畔到海南岛,到处都可以看到上海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9-22
第5版()
专栏: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地的方针完全正确
上海变成万能工业城市
从天山麓到东海滨,从黑龙江畔到海南岛,到处都可以看到上海货
新华社上海21日电 新华社记者贺昌华、周立报道上海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时说:从上海工业这五年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来看,证明党和国家提出的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地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业生产任务,有五分之一是由上海担负的。上海工业总产值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了将近一倍。生产资料生产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已经从1952年的25.4%上升到1956年的36.6%,今年又有新的增长。
过去以加工外国棉花的纺织工业为主体的、畸形发展起来的上海,现在已经开始形成为一个重、轻、纺工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上海提供给全国的工业品,数量在我国所有的工业城市中居第一位,品种也最齐全。这五年,上海生产的钢材有两百多万吨,并且给内河和外洋各条航线上增加了四百多艘新船;出产的机床能供内地装备两百多个大型机械厂;出产的交流发电机可以装备十个五万瓩的电站;出产的织布机可以装备三十个有两千台布机的织布厂;生产的轮胎可以装配九万多辆大卡车。在我国任何一个建设工地上,都可以看到上海制造的设备和器材。
上海五年中生产的生活日用品,如果以全国六亿人口平均分配,每人能够得到三十尺棉布,每五人有两双胶鞋,每十一人有一枝金笔;六十万到九十万个家庭每一家有一架缝纫机和一辆自行车。从天山麓到东海滨,从黑龙江畔到海南岛,全国每一个城市和乡镇,都可以看到上海货。
具有悠久历史的上海工业,五年来制造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重工业已经由修理、装配走上了独立制造成套设备的道路,现在又开始从仿造向自行设计的更高阶段跨进。轻工业和纺织工业也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到有地增加了大量新的日用品。六千瓩和一万二千瓩成套的汽轮发电设备,精密的磨床和仪表,特殊形状的钢材,新型船舶,大型载重汽车轮胎,抗生素,原料药,工业用纸,高级的府绸和化妆品等一万多种新产品和新品种的涌现,使上海变成了一个万能的工业城市,在支援国家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哪里有大规模的建设,哪里就有上海支援去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五年来,上海已经外调的人材总数有二十四万多人,其中有两万五千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我国新建的和正在建设中的汽轮机厂、锅炉厂、抗生素厂等所需要的成套管理干部和主要工种的工人,都是由上海抽调和培养的。国内许多地区的工厂企业,几年来年年派人来上海学习先进经验;上海许多优秀工人还接受外地的邀请,经常出去传授经验。
这五年,上海积累的资金总数达一百七十亿多元。由上海出口的物资还为国家换回了大量的外汇。
上海是我国近代化工业的重要发源地。1843年开埠以后的一百零五年间,帝国主义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以上海为竞争的据点,在这里盲目地开设了许多工厂企业。由于上海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来有许多先天的弱点:工厂虽然多,但是不成体系;比重最大的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原料仰求海外进口。在解放的前一年,上海工业几乎全部陷于瘫痪状态。
解放以后,党和国家根据建设的需要,有步骤地改造着上海的工业,使它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几年来,上海工业发挥了它的设备多、潜力大、技术水平较高、工种齐全、协作方便等优点。同时,对两万多家新实行合营的工厂作了初步的经济改组;落后的设备和技术也进行了改造,并且建立了许多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从而使上海今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二点七倍。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这一个工业基地将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原来基础比较好的行业将继续加以充分利用;有些产品国家非常需要而基础又较薄弱的行业,今后也将作合理的发展。最近,宋季文副市长在一次报告中说,上海将建成为化学、精密机械及仪表、造船、小型钢材、无线电等五种工业的基地,并且还要成为试制新产品的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