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荣誉勋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9-22
第5版()
专栏:

荣誉勋章
新华社记者 杨克现
18日晚间,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事卡赞斯基代表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把一枚“荣誉勋章”授给我国地质人员聂银初,嘉奖他险渡额尔齐斯河护送患重病的苏联女地质工程师的英雄行为。
1956年8月25日,聂银初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工作的其他几位中苏地质人员一起,护送苏联女地质专家斯捷潘诺娃到飞机场去。斯捷潘诺娃所在的这支地质调查队工作在阿尔泰山西部一个人烟稀少的深山里。一天,斯捷潘诺娃突患急性盲肠炎,当时医生虽然动了手术,但根据野外气候变化剧烈,预料病人很难脱离险境,因此在动手术三天后,决定让她乘飞机到乌鲁木齐去休养。
从地质调查队的工地到飞机场共有一百几十公里,山路崎岖难行。聂银初等人就为病人身下铺上厚厚的细草和皮大衣、毛毯。遇到坎坷不平的木桥时,他们就用担架抬着病人过桥,有时他们还赶到汽车前面。把不平的路面修平,让汽车平稳地行驶过去。到半夜的时候,他们来到了额尔齐斯河畔,但是发现渡河的船都停泊在这条河的对岸。
额尔齐斯河是阿尔泰山区最大的河流,水势险恶。摆渡的维吾尔族船翁虽半辈子生活在这条河上,但都不敢在夜间摆渡,每天一到黄昏便停渡休息。此刻半夜,他们早已熟睡了。任凭这边叫哑了声音,用汽车灯光不停地照射,甚至鸣枪告急,但是喧闹的河水和呼哨的寒风把声音掩盖住了,惊动不了对岸熟睡的人们。
情况非常紧急,病人仍在不断呻吟,如果等到天亮摆渡,黎明时起飞的飞机也会耽误。
就在这时候,聂银初忽然攀上了一条横跨河身供摆渡用的钢丝绳,手拉着钢丝向对岸攀去。这条钢丝绳约有一百公尺长,每前进一公尺都很困难,只要一松手就会掉到河中去。这时候他脚下蹬了一个吊在钢丝绳上的铁丝环,由于手累气喘,要用两支胳肢窠夹着钢丝稍微休息一下,接着又继续前进。越到河心,那条钢丝绳越近河水,他半个身子已经进入冰彻入骨的急湍的河水中。他的身体被急流冲得晃晃荡荡,斜挂在钢丝绳上。这时他的手套早已磨破,手心被钢丝磨得满是血渍。
过了河中心,钢丝绳斜斜上升,攀缘更加困难。到后来,他的胳肢窠也是血渍渍的了,吊着的铁丝环也被钢丝磨下去一个深深的槽,快要断了,但他并没有注意这些生死攸关的危险。他只有一个信念,活着攀过去,把船摇过来,把病人接到对岸,及时地安全地把她送上飞机。
“同志们!我已经过了河了!”他用尽平生力气,终于到达了对岸,把这一胜利的消息,告诉岸上焦急等待着的所有地质人员。船开过来了,斯捷潘诺娃及时地安全地被送到飞机场,上了飞机,她的惨白蜡黄的脸孔露出了笑容,向聂银初吃力地招手致谢。后来,她的病在乌鲁木齐调养痊愈了。
这位冒险抢救苏联女专家、荣获苏联最高苏维埃“荣誉勋章”的聂银初,今年二十一岁,是湖南桃源县人,贫农的儿子,共产党员。他小时放过牛,打过短工,他十六岁时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通讯员,在朝鲜前线立过两次三等功。现在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普查队的采集员,最近刚刚从昆仑山上回到乌鲁木齐。
聂银初的英雄事迹曾经在苏联各报纸上广泛刊载,去年以来,他收到许多苏联友人的贺信,其中有学者、教授、讲师,也有普通的苏维埃工人。一封来自莫斯科以国家考试委员会主席、农学博士鲁沙可夫为首的十六人的联名信中,赞扬了聂银初高度的人道主义的和感人心弦的决心,并祝贺聂银初“荣获了应当获得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奖给的荣誉勋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