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之上”、“之外”及其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04
第8版()
专栏:

“之上”、“之外”及其它
唐韬
冯雪峰在最近一次交代里,谈到三十年来他对党的关系,概括起来是:“得意时把自己放在党之上,失意时把自己放在党之外。”的确,这种关系是令人吃惊的,原来他名为党员,一忽儿“之上”,一忽儿“之外”,却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党“之下”、“之内”。作为一个党员,他的内容和形式是并不统一的,不统一,必然就要发展到和党对立的地步。根据这条历史线索看来,所谓拥有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居然堕落成为反党分子,那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问题了。
因为他的思想根本上就没有入过党。
这样的人,对党是始终怀有二心的。当党信任他、委他以重任的时候,他并不是从集体的利益上考虑问题,严肃地来对待这个信任;却把它看作是个人的际遇,“春风得意”,飘飘然一直升到党“之上”,居高临下的来指挥党,篡改党,甚而至于分裂党。这时候,他是完全以“我就是党”、“我比党更高明”的姿态出现的,尽管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人,这个“个人”却已经凌驾乎党“之上”,并且愈是这样,他就愈“得意”——当然这只是他个人的“得意”。
而一到党批评他、对他这种胡作非为提出严正的意见时,他也不是从原则上来考虑自己的错误,却把这个看成是对个人的打击,于是乎:“失意”了。他就退到组织“之外”,成为一个超然物外的“批评家”:这不行!那也不行!甚至觉得“人类没有希望”。由于个人的所谓“失意”,革命的火焰早已在这些人身上熄灭了。冯雪峰不是自己承认:想“走单单一个作家的路”吗?这样的路是走不通的,所以解放以来,他表面沉默,背后牢骚,把所有站在革命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人,都叫做“当官的”,以自显其“之外”的身分;革命事业越是生气蓬勃,他的心境越是阴暗,消沉,虚无主义思想越是抬头。他分明的感到:集体主义的伟大胜利,极其沉重地压抑着他的个人野心,自己既然自“外”于党,因而更加觉得“失意”——当然,这依旧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个人的“失意”。
“得意”,是个人的“得意”;“失意”,也是个人的“失意”,无论“之上”“之外”,对于一个党员来说,的确已经到了和党势不两立的地步。这是由于,“上”,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高于党,“外”,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大于党,即使再迁就他一点,使全党为他服务,他也会觉得太低太小,很难满足了。他的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反党。
这就是冯雪峰以及像冯雪峰一样的人所走的悲剧的道路。
社会主义的关口是很阔大、很宽裕的,然而一切吹胖了的个人主义却还是通不过去,这倒不是因为他真的太高太大,而是因为个人主义太单薄,碰不得。或者是一碰即破,或者是一碰即弹回去。不仅“之上”“之外”(这个“之”字应作动词解——作者),而是像游魂一样,飘飘然不知其所“之”了。
何去何从,现在正是所有个人主义者应该选择的时候,不仅反党分子冯雪峰而已。 9月21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