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贯彻阶级路线 大争一定胜利 吉水县干部会关于在“富村”辩论粮食问题能不能辩赢的结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11
第2版()
专栏:

  贯彻阶级路线 大争一定胜利
吉水县干部会关于在“富村”辩论粮食问题能不能辩赢的结论
本报讯 在江西吉水县干部大会上讨论开展粮食问题大辩论,发生了一场在“富村”能不能辩得赢的争论。
吉水县所辖地区跨越赣江两岸,赣江以东绝大多数农业社每人平均有土地五亩多,群众用粮习惯较宽,所以一般称为“富村”。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留粮标准够不够的问题时,这些地区工作的干部思想抵触很大,认为留粮标准太低了。冠山乡的干部说:“我们乡里每人平均有十亩田,解放前没有粮食统购统销时,除了完公粮以外,每人平均至少有一千斤粮食;现在每人平均留粮四百八十斤到五百二十斤,拿什么道理去向群众辩论呢?”东营乡团总支书记叶自行说:“不要说五百二十斤,就大胆提到六百斤,群众没有意见都算怪事。”总之,存在这些思想的人,硬认为粮食统购统销在“富村”是一个理亏的事情。
这个盖子究竟怎么样揭开?会议给属于“富村”之列的五岑乡中元村算了一笔账。1948年这个村有十八户(现在是二十四户),全村有田六百零七亩,每人平均十一亩多,粮食出得确实多。全村在1948年有五户余粮户,共十九口人,包括喂猪、做酒、打米粿等,全年共用粮一万四千六百三十斤,每人平均用粮七百七十斤;有四户够吃户,共九口人,全年用粮四千九百五十斤,每人平均五百五十斤;九户缺粮户,共二十五人,全年用粮一万零五百斤,每人平均四百二十斤。以上三种人全年用粮是三万零八十斤,全村每人平均用粮五百六十七斤。根据去年粮食统购统销中,这十八户共留粮三万三千三百五十斤(包括饲料在内),每人平均达到六百三十斤。统购统销前后对比,是统购统销后比统购统销前留粮标准高了六十三斤。问题只在于分配关系有了变化,即富裕户每人降低了一百四十斤,而贫苦户每人提高了二百一十斤。因此,这个村只是几户富裕户对统购统销不满意,其余大多数农民都说统购统销好得很。如贫农谢竹礼在1948年种了四十五亩田,收谷一万斤左右,其中除交租谷二千一百斤,生谷四千五百斤,典谷五百斤,赊肉谷二千一百斤,牛租谷七百斤以后,实际剩下只有二百斤谷了。怎么办呢?他只得丢下禾镰又要去向地主、富农借谷吃,虽然他也年年要做点酒、赊点肉吃,但平时饱一餐饿一餐,干一餐稀一餐的日子却占多数。
会上还给东营乡算了一笔这样的大账:先在各阶层中找出了一些典型户,摸清他们在解放前的留粮标准,各阶层的留粮标准大致是,地主、富农和富裕中农为一类,这类人只是少数,他们用粮较宽,每人平均约六百二十斤,一般的中农大致与现在五百二十斤的标准差不多,占人口多数的贫农(包括下中农)只有四百五十斤左右。从表面看,贫民也许年年要做点酒和打些米粿,但平时喝稀饭的时间较多,在解放前全乡还有5%的人讨饭吃。全乡共有四千二百人,根据上述各阶层留粮情况,其中只占30%的富裕户,每人平均比现在的留粮标准要高一百斤,即多用粮十二万六千斤;另外占半数的贫困户,要比现在的留粮标准低七十斤,即共低十四万七千斤。那末两数相比,统购统销后,全乡的留粮数实际数量比解放前是多了二万一千斤,而不是少了。
通过以上算账,大家都说:“现在胆壮了,敢同群众辩论了。”从算账中,大家深深体会到党的阶级政策的正确性,特别在粮食问题上表现得很清楚,那些人拥护统购统销,那些人反对统购统销,都是由他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在开展粮食问题的大辩论中,也必须贯彻阶级路线,用阶级的观点来分析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清醒头脑,取得大辩论的全面胜利。
(雷力行、李福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