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缅甸人民的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5-10
第4版()
专栏:

  缅甸人民的抗争
(一)
缅甸是我国西南端的一个邻邦。面积六十八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七百万,缅甸人占六分之五,此外还有喀伦、掸、清、喀钦等少数民族。在这一千七百万人口中,百分之八十以上为农民。
缅甸是东南亚一个最富庶的国家;是全世界第一宝石产地;第二个产银国;每年钨的产量占世界总额的六分之一。同时,缅甸又是世界主要米粮出产地,米的出口占全世界米粮总额百分之四十五。此外,特别有名的是楠木等林产,年产约八十万吨。
这片田地肥沃、特产丰富的领土,沦为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已经五六十年了。五六十年来,帝国主义凭借其暴力统治,利用当地的廉价原料与劳力,榨取了巨额利润。可是千百万缅甸人民却日益赤贫化。在总人口中,百分之七十五为农村变相农奴,百分之十一为城市工厂劳动者及其后备军。农民四季辛勤耕作,收成的百分之六十必须奉献给地主,而且还担负沉重的附加税。工人每天劳动十来小时,每月所得工资只有五十盾(一九四六年缅共决定要求最低工资为一百六十盾)。就是公教人员,他们的薪金不及英籍职员的三十分之一,平均在五十盾至九十盾之间,还不够维持个人的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帝国主义曾经发出许多漂亮诺言。然而,时至今日,缅甸依然原封未动地保存着帝国主义剥削殖民地的一切典型特征。外国资本(主要是英国)控制了缅甸整个经济;一切大企业都是英国人所有;在米、木材、棉花、运输等主要贸易中,英国股份亦占绝对优势。缅甸实际上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一切制成商品都要依靠进口。帝国主义勾结买办阶级、土邦王公、大僧侣等封建势力,进行其殖民地的统治和榨取。
(二)
自从英国侵夺缅甸,并为印度一省,实行其帝国主义统治以来。缅甸人民不愿外来民族的压迫,采用种种方式进行反抗。各地掀起的民族独立运动,此伏彼起,一直未曾停歇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缅甸人民的解放斗争尤形活跃。农村及若干大工厂都展开了反英暴动。一九三○年前后,即有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抗租抗税的斗争,产业工人的罢工斗争。全属工农群众反英暴动的猛烈开展,使英国帝国主义惊恐万状,下院遂于一九三五年通过印度政府法案,一九三七年实行“印缅分治”。分治以后,缅甸人民的斗争继续往前发展,为了拒抗英帝国主义对于缅甸“资源独占”的管制,于一九三八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总罢工。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南侵,缅甸共产党便在农村里领导各地农民武装,坚持游击战争,并且组织伪军总司令昂山于一九四五年三月反正,配合盟军反攻,驱逐日寇。
(三)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时,缅甸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力量空前增长。缅共联合工农阶级、中小资产阶级建立民族统一阵线,组成“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盟员迅速发展达二十余万。并且建立“民族军”,兵力二、三万人。人民以崭新的姿态进行更有组织、更大规模的斗争,这一斗争,一直发展到一九四六年八月呈现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可是,在这时候,由于共产党没有在统一阵线当中掌握对于资产阶级的领导权,由于组织武装斗争的决心与毅力不足,由于没有英勇的领导与明确的纲领,加上英帝国主义对于统一阵线的分化,上层右冀分子昂山等反动集团叛变了,革命的胜利进军暂时遭受了挫折。
(四)
一九四五年十月英帝国主义回到缅甸的时候,出现在它面前的缅甸人民已经显然不同了。他们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组织力量与斗争经验也空前的丰富了。他们已经不愿再照旧的方式生活下去。宗主国统治者也只有采取新的统治手法,才能维持它的统治。
英帝国主义者在缅甸所使用的手法,不外分化收买、政治阴谋及最后形式上把行政权交给一些傀儡卖国贼,美其名为“独立”等骗术。
英驻缅总督兰斯赴任后,首先便是勾引昂山出任“副总理”(总理即缅督)。自此以后,昂山集团便背叛了自由同盟。一九四六年一月在仰光大湖边万人大会上,要求独立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决议,出卖了祖国和人民。昂山妥协的结果,首先便是人民武装被解散,接着逮捕工人农会领袖及缅共领袖德钦索(后由于群众抗议而释放),把缅共开除出“自由同盟”,进攻缅共武装等等。反动逆流猖獗一时。然而,人民对反动统治的抗争也跟着激剧上涨。农村里以抗租抗税,甚至武装民变的形式,城市里则以罢工、示威等形式展开勇猛斗争。特别是一九四七年一月的大罢工,使整个缅甸统治机构陷于麻痹状态,而军队准备起义的威协更使昂山惊惶失措。
在群众的高压下,帝国主义畏恐脆弱的昂山集团震慑于人民的威力,向人民作出让步。于是,便在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九日,阴谋促成了昂山等七人的“惨案”。狡兔死走狗烹,帝国主义在卖国贼昂山完成了一定任务之后,就这样把他结束了狗命!
昂山被杀后,艾总礼立刻宣布对缅政策不变。随即从自由同盟上层反动分子中抬出另一个走狗——德钦努。一九四七年十月,德钦努与艾德礼签订了“缅甸独立法案与英缅条约”。一九四八年一月六日依此条约宣布缅甸“独立”。
(五)
缅甸的现实对于帝国主义的所谓“独立”是一个无情的嘲笑。不管从经济、军事、政治方面看,缅甸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缅甸仍然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地。
从经济来说,英国并没有撤出缅甸。根据艾德礼——德钦努协定,英国在缅甸的商业利益,缅甸人是动不得的。英国资本照样垄断着全国经济命脉。
从军事说,艾德礼——德钦努协定对英军撤退的日期并无明确规定。而且缅甸伪国防部秘书巴鼎曾告路透社记者说:“为训练新军起见,现有英印军(按:一九四六年为六千人),至少将留驻二三年,其军费由缅甸负担”。
艾德礼——德钦努协定明确规定的是:缅甸只能接受英国的,而不能接受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援助(包括训练装备等);英国军用飞机得在缅甸领空飞行;战时英国武装部队得假道缅甸或进入缅境………等等军事上完全控制缅甸的条款。
从政治来说,帝国主义不过是把政权交给他的忠实从仆——缅甸大地主大买办反动集团。经由他们来保持英国在缅甸的权益与继续它岌岌可危的殖民地统治。
缅甸“独立”后的首届总统萧泰瑞克本人,就是一个封建大领主——掸族酋长。总理德钦努是日军占领期间的伪外长——一个穷凶极恶、臭名昭著的大缅奸。以这些人为首的政府,除了执行帝国主义的命令,加紧压迫、剥削广大人民群众之外,不会有别的什么作用。
(六)
傀儡政府登台以来的血淋淋现实教育了缅甸人民。他们要求独立自由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为了挣脱帝国主义的枷锁,他们在继续更英勇、更激烈的战斗!
自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昂山德钦努集团背叛了曾经援助他们的朋友——共产党、工人、农民及其他中小资产阶级;背叛了缅甸民族解放运动;变成了缅甸人民公敌以后,缅甸的民族解放运动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时候,缅甸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在共产党单独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在农村里蓬勃展开了。统治阶级曾经出动五千部队要剿灭人民武装,并有英帝国主义的飞机为之助威,可是,人民武装非但没有被消灭,而且日益壮大了。他们已经在缅甸中部的倘哥、平变、雅默生及缅北的阿拉干等地区建立了民主根据地。前锋报称:农民武装有各种新式武器。缅甸官方报纸亦公开承认:共产党势力已在农村中空前发展,而且得到部分警察与印度军的同情。
英帝国主义的地位正摇摇欲坠,缅甸人民的力量则方兴未艾。缅甸人民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必将最后摧毁一切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东南亚建立一个新的、独立、自由的缅甸人民共和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