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大厂帮助小厂提高技术增建小高炉 四川铁产量五年增长四倍多 年产量占全国地方产铁总量一半以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14
第4版()
专栏:

大厂帮助小厂提高技术增建小高炉
四川铁产量五年增长四倍多
年产量占全国地方产铁总量一半以上
本报讯 记者李策报道:四川省地方炼铁工业生产的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了四倍多。今年6月间,全省地方炼铁工业就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产量计划,全年产量达到全国地方产铁总量的一半以上。60%左右的铁供应了国营钢厂和国营机械工厂。
四川铁矿资源遍布全省,威远、綦江、万源一带是主要矿区。抗日战争以前,这里只有土法炼铁炉,估计最高年产量仅有两万吨。抗日战争初期,全省炼铁设备能力曾发展到大约十万吨。但是,抗日战争最后两年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摧残了刚露苗头的四川炼铁工业。私营铁厂纷纷倒闭,残存的仅是以农村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土法炼铁炉,铁的年产量又退缩到两万来吨。
四川地方炼铁事业在解放后有了蓬勃的发展。1954年以前,为了供应土地改革后的农村以各种农具和日用家具,各地铁厂普遍恢复生产,全省销售的农具平均每户农民购买两件以上;各地铁厂还供应给少数民族地区大批农具,支援他们改变“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1954年以后,铁的产量逐年增长,并且开始以半数以上的产品支援国营钢铁、机械工业。从1952年到1957年,铁的年产量增长了480%;十五立方公尺以上的小高炉的生产比重上升到60.5%;十五立方公尺以下的小高炉和土法炼铁的生产比重逐年相应地下降。
1956年以前,全省只新建了两座小高炉,投资不过五百七十多万元,主要是利用原有设备,就生产了近五十万吨铁。今年,四川省增加了炼铁工业的投资,其基本建设投资额占全省今年二十几个工业建设项目总投资的8.2%。这些投资主要还是用来进行原有厂矿的恢复、改建和扩建。现在,五十几个基本建设工程已经陆续开工,明年第二季度可以全部投入生产。仅东原铁厂新增加的一座高炉,建成以后,就可年产铁一万吨。今年投资兴建的项目也照顾了地区平衡,消灭了温江、南充两专区和阿坝藏族自治州三个产铁空白点,弥补了沪州、宜宾两专区生铁产量的不足。
四川各地在发展炼铁工业的过程中,以专区、大厂为中心,采取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的办法,卫星式地发展小高炉,并且大力加强了小高炉的技术管理。达县专区去年利用当地技术力量新建五座小高炉,已经相继投入生产。规模较大的江北铁厂帮助万县专区的重点铁厂改进技术管理,推广先进经验,解决了不少重大技术问题;万县专区这个重点厂又帮助专区内其他铁厂改进了生产管理。冶金工业部也指定重庆钢铁公司帮助省内较大的江北、强华、威远、渠江等四个铁厂提高了生产技术。现在,四川各个铁厂已经掌握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小高炉操作方法,外省不少炼铁部门曾派人前来参观、学习。
四川省工业厅现在已经决定,省矿冶工业管理局所属铁厂除留下两个以外,其余全部下放,由各专署领导,作为当地培养技术力量,发展小高炉的主力。管理局将集中所有技术力量,帮助各地进一步改进现有厂矿的技术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