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少数民族出版事业日益繁荣 用十三种民族文字出版书刊,四年来发行图书四千多万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16
第8版()
专栏:

  少数民族出版事业日益繁荣
用十三种民族文字出版书刊,四年来发行图书四千多万册
本报讯 几年来,随着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少数民族的出版事业发展很快。
解放前,旧中国的历史是民族压迫的历史,各少数民族虽然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由于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制度,使他们的文化长期的处在落后状态。许多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即使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因为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歧视,没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就更谈不到出版事业了。就以藏文来说,从七世纪开始,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但直到西藏和平解放为止,还停留在木版印刷阶段,在拉萨还没有铅印的出版物。蒙古、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也同样受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歧视,很少有自己的出版物。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年代里,不仅朝鲜文字被禁止使用,连说自己民族的语言都没有自由。
几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文化出版事业,对各民族人民学习文化的热情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少数民族的出版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蓬勃发展起来。从解放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用蒙、藏、维、哈、朝、僮、彝、傣仂、傣讷、锡伯、柯尔克孜、景颇、傈僳等十三种民族文字出版的各种图书和报刊。现在全国有各种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二十二种,杂志三十三种。从1952年到1956年,全国共出版少数民族文字的图书四千九百八十八种,共发行四千六百五十九万八千多册。在同一时期,报纸发行总数为一万一千零八十多万份;杂志发行总数为一千一百多万份。目前,全国已建立少数民族语文出版机构十二处。
为了帮助各民族出版事业的发展,1953年1月在北京建立了中央民族出版社。它主要担负着翻译出版国家的政策文件、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等政治书籍和出版地方上因条件不足而出版有困难的图书等。
几年来,国家拨出大批款子贴补少数民族出版事业。少数民族文字的书刊价格在我国书刊中是最低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装本)汉文版八十四页,价值两元,民族文字版如藏文版二百二十二页,价值一元一角。“民族画报”用汉、蒙、藏、维吾尔、哈萨克和朝鲜文六种文字出版,每册定价为两角五分,是我国价格最低的一种画报。
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出版事业,几年来各有关部门吸收了大批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参加翻译和编纂工作。1956年帮助僮、彝、傈僳和景颇等民族创制出新文字;并且组织了大批语言学家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语言调查工作,为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提出创制新文字方案。无疑的这将使各民族语文的文化出版事业走向新的繁荣和高潮。(附图片)
六百多万僮族人民已经有了本民族文字印成的报纸——僮文报。“僮文报”是周刊,它发行在广西广大的乡村中,现在正在学习僮文的三十五万僮族农民,就可以直接在报纸上得知国家大事了。
左图:“僮文报”送到桂西师范学校,僮族师生争相阅读。 新华社记者 何国正、谭志强摄
左上图:“僮文报” 新华社记者 何国正摄
右上图:民族出版社的各民族工作人员在一起交谈工作。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