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连平县干部的丰产示范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20
第4版()
专栏:

  连平县干部的丰产示范田
  本报记者 吴尔祥
广东省连平县的农村干部,从今年春耕开始,每人都负责管理一小块丰产示范田。他们一方面通过参加示范田的生产,熟悉农时,钻研生产技术,一方面在参加示范田的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生产指导生产,因此获得了农民的赞许。
丰产田的生产是由干部和农业社合作进行的。干部出主意,订措施,请农民帮助和指导。从播种、育苗一直到收割,干部都直接参加,丰产田的肥料,由干部供给,商品肥料由他们出钱去买,收成归农业社。
连平县干部的示范田,是从1954年就开始的。但是那时只是限于少数的农业技术干部在做,主要目的是试验新的耕作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因此把它叫做“小农场”。示范田做法上也和现在不同,那时他们采取向合作社包工包产的办法,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做,如果达不到包产的产量,他们就得赔偿。这样做法,对技术干部改变作风,钻研生产技术,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脱离群众,一方面缺乏实际的耕作经验,同时往往由于开会或其他工作而误工,结果大多数的示范田都管理得不好,不是用商品肥太多,成本很高;就是产量很低,不能达到包产的指标,要由负责管理的干部掏腰包赔偿给农民。比如1955年,惠化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向农业社要了一块田来做,原定每亩一造包产六百五十斤。开始,他们还搞得不坏,但是插秧以后,他们上县去开会,一开十来天,农民的田插秧后已除了两次草,他们一次也没有除,农民不知道他们搞什么名堂,也不敢去帮助他们,结果这块田,每亩一造只收五百二十斤,赔了一百多斤稻谷。
忠信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采取了另一种作法,就是由他们出主意,和农业社合作,他们去开会的时候,有农业社帮助照顾,结果生产很好,一点三亩示范田,1955年每亩年产一千三百六十多斤,创造了全县最高的丰产纪录。
今年春天,中共连平县委为了改变干部的领导作风,克服生产领导上一般化和官僚主义作风,根据党中央关于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作出了两条规定:一条是乡、社脱产干部必须有30%的时间参加体力劳动,县、区干部每月平均要有四至五天参加体力劳动;另一条就是和群众合作搞示范田,贯彻以生产指导生产。因此,从今春开始,从县委第一书记,到乡、社脱产干部,除了按照县委的指示,积极参加体力劳动外,普遍经营起示范田。忠信区平均每个干部经营三分示范田。
由于示范田的生产采用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得到了群众热情的支持和帮助,使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群众的经验结合了起来,因此今年早稻普遍获得了好收成。比如县委第一书记李明,在新东乡同区干部一起搞了七分多的示范田,由于提早插秧,增施了大量的有机质肥料,早稻收了六百多斤,比农业社的田增产一百多斤。县委书记朱远标和忠信区区委书记曾宏启、区干部吴启寿等一起,在官陂乡搞了一点七三亩示范田,今年早稻收成达一千零七十三斤,而去年这块田早稻只收了七百九十二斤。
过去干部领导生产,多是听汇报,作一般号召,自己是一知半解,因此发出的号召很难说服群众,而且又往往不及时。参加示范田的生产,不但督促他们去钻研生产技术,熟悉农事季节,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忠信区区委书记,今年播种、育苗时期,发现自己搞的秧田秧苗突然发黄,他就找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干部研究,才知道是追肥不及时,影响秧苗生长。他马上通知全区的农业社进行秧田检查,在这一推动下,全区及时展开了一个秧田追肥的运动,因此,今年早稻秧苗生长特别好。县委书记朱远标,过去听外县介绍经验,都说拔秧比铲秧好,能够增产,但是当地农民都不同意,自己也心中无数,不敢推广。今年春耕期间,他和区干部一起,在自己的示范田中拿出五分多田进行铲秧改拔秧的试验,果然这块拔秧的田的禾苗比周围铲秧的田长得好,群众来参观,都啧啧称赞。夏收时这块拔秧的田收了三百多斤,比铲秧的增产两成以上。官陂乡红星社的干部已经决定明年要把40%的田由铲秧改为拔秧。
搞好示范田已经被连平县的干部做为领导生产的一条重要方法。他们在生产的重要关节,就先在自己的丰产田中做出榜样,然后组织参观评比,加以推广。官陂乡党支部书记兼红星社主任黄娘信和忠信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黄裕生合作搞了一块十亩左右的示范田,从播种、插秧到收割,全部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并且走在最前面,对推动社里技术改革起了很大作用。当地群众的习惯,第一次中耕追肥都是在插秧后十来天才进行,他们对于自己的示范田,在插秧后七天就开始第一次中耕追肥,然后组织群众观摩,事实证明及早中耕追肥确有好处,于是群众也跟着这样做。再如插秧后第一次追肥,过去群众不论肥田或瘦田,一律施用石灰。他们第一次改变了这种不合理的施肥习惯,根据这块沙质瘦田的特点,第一次追肥施用粪水,禾苗生长青壮,他们又组织观摩,因此群众也学会按照不同的土质施用粪水或石灰。黄娘信认为,搞示范田的确有很大好处,这一实践帮助他学习到了许多新的东西,比如抓紧季节,过去就体会不深,虽然天天在叫,但总觉得误过一、二天不要紧,现在自己比试一下,才知道相差一天禾苗生长就不一样。他还说,过去领导生产光动嘴,口水说干了,群众还不听;群众的习惯力量,一般号召是很难改变的,如果自己做出榜样,让群众看着做,那就好办得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