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领导大辩论不能简单图快 灯塔乡施用压力乱扣帽子遭到失败 龙安乡纠正差不多思想继续深入鸣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22
第2版()
专栏:

领导大辩论不能简单图快
灯塔乡施用压力乱扣帽子遭到失败
龙安乡纠正差不多思想继续深入鸣放
本报讯 大辩论不能简单图快,在大鸣大放结束之后,必须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在大辩论中不能施用压力,乱扣帽子,否则大辩论就将遭到失败,这是广东河源县灯塔乡在社会主义教育和民主整社运动中得到的一个教训。
灯塔乡9月初旬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和民主整社运动,由于武装了干部思想和解除了群众的顾虑,第一步的大鸣大放搞得还算好,全乡三百七十六户,全部参加了鸣放,群众对合作化、农民生活和党的领导工作方面共提出了六十五条意见。
但是,大鸣大放之后,乡里的党支部和工作组却产生了急躁图快的情绪,不愿意继续艰苦深入的做好大辩论前的准备工作。既没有组成以党、团员和贫农为核心的队伍;又没有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将群众提的意见分类排队,确定辩论对象,并且围绕大是大非的问题收集具体材料;也没有解除乡内富裕中农怕被孤立、怕扣右派帽子的顾虑,使之在大辩论中敢于进行争辩。因此,这个无准备的仗打起来的时候,便出现“三多一少”(即讲大道理多,扣帽子多,干部讲得多和群众发言少)的现象。坪塘生产队第一晚进行辩论时,首先由乡长公布辩论对象名单,并且生硬地号召群众和他们“斗争”到底。这样不但没有人站出来发表反面的意见,连正确的意见也没有人敢提。社员朱恒六说:“乡长都讲了他们是破坏、是反社会主义了,我们没有意见了。”
灯塔乡这次失败的大辩论,不但没有分清大是大非,驳倒各种谬论,提高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相反的,造成社员思想混乱,更增加了某些上中农的不满。富裕中农罗流安在辩论中思想问题没有解决,却说:“你们批评我很对,我的反动思想要斗争;我错了,以后我不敢再讲坏话了。”
现在,中共河源县委和灯塔区委已及时发现了灯塔乡的问题,正进行纠正,使运动走向正轨。
本报讯 广西玉林县龙安乡从9月17日起在群众中开展鸣放。在鸣放了五个夜晚以后,干部们看到80%以上的群众到了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也不少了,就认为鸣放得差不多了,打算就此收场,转入辩论。但是,经过检查鸣放情况,发现:成年社员还有11%没有到会,到会的又有21%一言未发;到会的人中有一半以上鸣放得不彻底;特别是七十五户上中农,还有三十户没有发表意见,其余四十五户,都只讲了一点,不敢参加辩论。
检查出来的情况,清醒了干部的头脑,克服了他们简单图快的思想。于是,重整旗鼓,继续深入下去,串连发动群众彻底鸣放。在串连中,针对群众思想顾虑,做到不乱扣帽子,不当场批驳,不穷追硬逼,不出题限制。与此同时,对于群众已经提出的属于工作方面的意见,能马上改进的,立即采取措施改进。如有人提出会计室不按时间办公使社员很不方便,社里接受意见马上作了改进。有人建议社里要加强副业生产领导,扩大门路,增加收入。社管委会经过研究,决定增养母猪三十五头,恢复石灰窑的生产,增加织席、养鹅等副业项目,并立即行动起来。这样,使群众看到了提意见的作用,鼓舞了他们鸣放的劲头。
经过上述工作,该乡鸣放就大大深入一步。到9月27日,全乡93%的成年人参加了鸣放,七十五户上中农,全部讲出了他们对各项问题的看法,并自愿挂帅交锋,辨清是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