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采用苏联技术经验 上海旧企业面貌改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22
第3版()
专栏:

采用苏联技术经验
上海旧企业面貌改观
新华社上海20日电 苏联的技术经验在改造上海旧企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苏联新技术的推广和苏联专家的帮助,上海工业原有设备的潜力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大大发挥。
来上海帮助工作的苏联专家,对充分利用原有设备都很重视。上海钢铁工业就是经过苏联专家的帮助,在原来残缺破旧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国内的小型钢材基地的。从1952年到今年9月,有六十几位苏联专家先后来上海钢铁公司各厂传授经验,他们提出了各种建议一千六百多条。这些建议对于提高各厂钢产量和增加钢材品种,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上海机床厂低矮的铁皮活动房子里,解放前仅能制造犁耙和打谷机。解放后这个工厂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却生产了大批精密磨床。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他们已经根据苏联的图纸和产品实样试制成功了二十七种仿苏式磨床,还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自行设计和试制成功了一种中国型号的磨床。上海许多陈旧的老厂和座落在弄堂里的小厂,都像上海机床厂那样由于得到了苏联的技术资料和苏联专家的帮助,几年来生产了大批精密的、高级的产品。
在纺织工业方面,几年来,上海的纺织厂推广了很多项有关缩短纺纱的工艺过程和提高厂房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的苏联经验,进一步发挥了原有设备的潜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单是采用苏联“全金属针布”的经验,根据两个厂试验的结果,原有梳棉机的生产效率就可以提高30%左右。
苏联专家还积极帮助上海工业部门通过经济改组的方式,来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莫斯科油漆厂总工程师赫拉莫夫建议把上海的小造漆厂吸收在大造漆厂的周围,便于管理和充分利用它们的设备,并且提出了一些互相调整设备的具体建议。上海市染料工业公司根据苏联专家所提出的原则,把二十四户手工和半手工生产的小厂并入两家较大的工厂,改为机器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