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怀念兹巴纳茨基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22
第8版()
专栏:

怀念兹巴纳茨基同志
许钦文
去年苏联乌克兰的尤·兹巴纳茨基同志来杭州,我到火车站去欢迎。当初我只知道他是一位作家,会见以后我暗自惊奇:他是长得这样魁梧,这样结实,算是大而厚实的我的手,一经他握着,就觉得小而软弱了。他的视线罩住了整个的我,而且轮眼一扫,似乎近处的事物都已摄入了他的眼中。挺然站着,他显得雄赳赳,气昂昂。我想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家;经向翻译同志打听,知道他在卫国战争中打过两年游击,当过十二个团的司令员;他勇于作战,屡立奇功,是有了“金星英雄”的尊号的。他也的确是个作家,虽然还只有四十三岁,已经出版了十三种书,其中八种都是童话。他的小说“索柯尔松林的秘密”已经有了中译本。“索柯尔”本来是个农奴的名字;因为这是他反抗地主而牺牲的地方,人民纪念他,就用作了地名。这又是卫国战争中为反抗侵略而进行游击的地方。有着反抗的传统精神,用生动的笔写得很深刻,也描写着不少儿童参加反侵略战争的情况,是富有斗争性的。
兹巴纳茨基同志写了许多童话;他的确是随时关心着儿童的:我陪他去游六和塔,在那塔旁的茶摊里见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先征得那孩子父母的同意拍了个照,随即问那孩子,“二加二等于多少?”那孩子回答得对,他显得很高兴。他又问,“两个桃子,一个大点,一个小点,你和你的弟弟分吃;你把大的一个给弟弟,还是把小的一个给弟弟?”“把大的一个给弟弟。”他听了,显得更高兴,说,“不自私自利,这在社会主义是最可宝贵的!”
我们从赤山埠去虎跑,兹巴纳茨基同志观赏了路上的景物,欣喜地说,“这里很像高加索!”回来时他又这样说。我听得很感兴趣,就问他,“高加索不是有大森林的么?”“你到过高加索么?”他认真地回问。“没有。”我说,我实在只看了些描写高加索景物的俄国文学作品。“那末以后你应该去看看!”他热情地劝我。以后我每次经过这两旁有高高的山的长长的路上时,总要联想起兹巴纳茨基同志来而怀念他,如果旁边有人,还要谈谈他说像高加索的事情。可是有一回,我同一位朝鲜的朋友谈到这一节,那位朝鲜朋友也就说是有点像朝鲜的山的。各处的山水,固然多少有些共通之点;但由于中苏、中朝人民的友谊深厚,见到兄弟国家的景物觉得好像是自己国家的一样,原是亲切、热情的表现罢!
我从火车站迎接兹巴纳茨基同志,是在湖滨第一公园开始沿着西湖到杭州饭店的。这次从杭州饭店出发,是经过岳坟、西山马路沿着西湖到湖滨路的;在还没有到达第一公园的时候,兹巴纳茨基同志就说,“我们已经沿着西湖绕了一个大圈子,从昨天到今天。”接着说是打游击的人总很善于观察地形,否则迷失道路,将要回不得根据地。又说他的记忆力很强,到过一次的地方总就认得了。可是当天晚上,我们从三层楼的餐厅出来,住在二层楼的兹巴纳茨基同志,却一直向四层的楼梯快步上去了,经我叫唤才突然回转身来,于是相互一笑。有些英雄人物能够从容不迫地应付盛大的事情,却往往因为不及注意的小地方发生了问题。我却因此更加喜欢了兹巴纳茨基同志,他这样,是有原因的,就是在那楼梯边碰到一位活泼的苏联姑娘,他和她谈了几句。
在一道游西山公园的时候,兹巴纳茨基同志用幽默的语言和我讲了好些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从前有个人到磨坊里去买面粉,背着回家;当初觉得太轻,以为磨坊里的人称错五斤,三十斤面粉只给了二十五斤。走了一段路觉得轻重刚好,并没有称错。又走了一段路觉得实在是称错的,不过并非少给,而是多给了五斤,肩头上背着的是三十五斤面粉。在快到家门的时候觉得称错得更多,背着的有四十斤重。可是到家以后一称,恰恰三十斤,一点也没有称错。如今我一到西山公园,总会联想到这故事而怀念兹巴纳茨基同志。每在步行得疲倦的时候,也会联想到这故事而怀念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