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从错路上转回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27
第2版()
专栏:

从错路上转回来邓茂森 陈勇进
社会主义大辩论的浪潮,和秋天一起来到了曲靖的坝区和山谷的村庄里。不管在白天和夜间,不管在村头和成熟的稻田里,到处都是社会主义大辩论的声音。
18日这天晚上,社里副主任通知周本清开会,叫他在会上向大家重新说说“实行粮食三定”就是“撑死的撑死、饿死的饿死”的意见。周本清在会上说:我不敢说粮食三定和统购统销不好,可是眼前就有很多人饿着。
周品正老汉马上问: “到底谁家饿着啦?我们王三屯农业社去年口粮每人都合到四百九十斤,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留粮标准。我家和你家的人口一样多,又都是余粮户,还闹缺粮。我活了七十多岁,没见过那个朝代管粮食管得这样好。”
周洪华对周本清说:“合作社里是不是叫你饿着肚子干活啦?”
周本清很难说出有那个人饿着肚子干活的,只是强拿捏着说:“政府的政策我不敢说不好,就是不按工分分粮食,做活没趣味。”接着周本清看了看会场上的人们又假惺惺地说:“粮食够吃就行了,多要干什么?”
会场上有人接着他的话说:“多要粮食搞黑市嘛!”
马平海从人群里站出来说:“6月间,咱们一块进城,你背着一袋子粮食。我问你背的什么粮食,你说是麦子。我一摸,是大米。我问多少钱一斤,你说城里卖四块钱十斤,咱们是一个社里的,就按三元四角一升好了。你赚钱这样狠,不叫走资本主义的路吗?”
周本清说:“社上分给我的粮食,卖了也叫走资本主义的路吗?”
这时,有几个人站起来问:他卖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周本清慌张地说:“是在马龙县贩柴赚的钱买的。”
“社里的粮食是九角一分钱十斤,你卖那样多钱,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剥削思想?”有人问周本清。
“到市场上卖米的人多得很,不光我一个人。”周本清又说。
“不管有多少人卖黑市,一心想投机取巧的,都是走资本主义的路。”有人回答他说。
会场上沉默了好久,周本清才说:“我是走了资本主义的路,大家别学我。”
周洪华说:“你看看我们队上的富裕中农周本龙,他去作生意,他老婆生孩子没人管,到他舅舅家生,他舅爹又不准,只好搭个窝棚在外边生,后来生病眼睛瞎了,人也疯了。你想想,到底是走资本主义的路好,还是走社会主义的路好!”
这时,已到深夜了,会散了。
但是,周本清的思想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后来,他的亲侄子周洪举又继续帮助他打通思想,启发他说:“今年要不是共产党领导,要不是合作化,咱们这里还不知饿死多少人哩!”
“我看还是田归原主,女奔前夫好。”周本清不耐烦地说。
“你莫要昏说,没有合作化,今年连你也得饿起来。”
“你真了不起,还敢说叔叔昏哩。”
周洪举看周本清那别扭样子,再和他辩论起来,就会打架,于是当天就把他的错误言论报告给社主任了。
第二天,积极分子正在准备如何继续进行辩论,周本清却偷偷地躺在生产队的办公室里装睡觉。当谈到他的“田归原主,女奔前夫”的时候,他就哼了一声坐起来了。社里副主任说:“既然他在这里,就再辩论辩论吧!”
周洪举说:“你记得吧!1942年咱们这里闹旱灾,我们戈家屯十七户就逃走了九户。那时候你饿的到山上挖野瓜吃。现在成立了合作社,你家的粮食有余了,你还硬说合作社叫你饿着肚子干活。你这样说对不对?”
周本清气愤地说:“要不是你汇报,社上还不知道哩!”
周洪举说:“我汇报是帮助你进步,是帮助你不再走错路。”
周开明说:“你说田归原主、女奔前夫是啥意思?”
这天,又争论到深夜,周本清最后固执着不吭气了。
很多人都为周本清耽心,觉得他日子刚过好,就往错误的路上走,都愿意帮助他从错路上转过来。因此,26日这天下雨,不好生产,社里又有十来个人和他那些错误言论展开了辩论。
七十多岁的周朝连问周本清:“田归原主,是不是想把合作社解散?”
周本清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是想把桂家屯拨到戈家屯生产队的土地,再归桂家屯种。”可是,他还坚持社员应当光按工分来分粮食。
桂保明问周本清:“你为什么要坚持按工分分粮食。把粮食都分掉,怎么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为什么你家每人分到五百六十斤粮食,还闹缺粮?”
“周本清,你年纪多大了?”周朝连老汉问。
“五十多岁了。”
“你五十多岁了,你的小儿子又小,要不了多少年你就也要享受‘五保’。照你说的,全按工分分粮食,五保户都要饿死。再有几年你劳动不动了,连你也要饿死。”
“我不对,我错了,再有几年我确实也劳动不动了。”
“你记得那年旱灾时,咱们村上有几家卖孩子的吗?你记得饿死几个人吗?”周洪举问。
看来,这个问题打动了周本清的心,他眼泪汪汪地看着大家说:“那年我母亲死了,没钱买棺材,只好暂时安葬在村头上。那年确实饿死好几个人。你们一提,我就记起来啦。还是合作化好。”
桂保重说:“要是没有合作化,今年还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几十年没像今年这样旱。合作化后,大家的日子比过去好了,你却又要田归原主。”
“我有错误,一定检讨。就是大家提的意见,有些不是我说的。”周本清推托着说。
总支书记缪顺和说:“周本清,你不离共产党近,就离地富坏分子近;你不离合作社近,就离单干近。你不前进就得后退。合作化到底好不好,大家都知道。别的不说,就说今年的旱灾吧!今年是几十年没有的干旱年成。”周朝连老汉又插嘴说:“我活了七十多岁了,还没见过这样的干旱年景。”缪顺和又接着说:“1942年旱灾,光王三屯这几个村庄就饿死几十个人,卖孩子的就有三十来家。”桂保重说:“光我家就卖掉三个。没有共产党,没有合作社,今年这干旱年景,还不是要卖孩子!”缪顺和说:“今年这样旱,咱们王三屯农业社还要增产六万斤粮食。原因是政府帮助我们社里修了两个大水库,在芒种前就种下了四千多亩稻子。这些早种的稻子每亩能收八百多斤。解放前,才收个三几百斤。每年每人才合到二百多斤粮食。去年你们社里每人就合到五百零二斤。八十四户缺粮户,每人也合到三百八十斤。这,离了共产党、离了合作化能办得到吗?一个人千万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忘了本就要犯错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