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跟着伊里奇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0-28
第6版()
专栏:苏联通讯

跟着伊里奇走
本报记者 程光锐
提起了莫斯科郊外的哥尔克村,人们都很熟悉,因为伟大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曾在这里度过他的晚年和生命的最后一刻。莫斯科州著名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集体农庄就在这里。我们在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前夕访问了这个农庄。
从莫斯科南去的卡什拉公路把哥尔克村分成两半。列宁当年休养的别墅在路东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农庄的办公处在路西。我们在农庄办公处会见了农庄的主席和党委书记。农庄主席伊万·安德列也维奇·布亚诺夫今年六十岁了,他是本村人,在农庄成立时就被选为农庄的主席。党委书记大卫·马尔科维奇·巴西奥诺克今年五十多岁,革命后就在附近县里做党的工作,后来才到这个农庄来的。
“四十年来哥尔克村经过了什么样的变化?”“哥尔克村的农民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主人们热情地回答了我们这些问题。
革命前,哥尔克村是一个穷困的小村庄,总共才有三十六座小房子。当时这个村庄里虽然没有地主,可是许多农民种的地都是附近的地主格拉西莫夫的。农民地少,靠地养不活家小,很多人背井离乡到附近城里去谋生。农庄主席布亚诺夫十二岁就到莫斯科去当学徒了。
十月革命的曙光照到了哥尔克村,贫苦的农民翻了身,有了土地。可是,正像列宁所说的,靠小农经济是摆脱不了贫困境遇的。革命后,在分散的小块土地上耕种的哥尔克村农民们,生活仍然很苦。“只要看看当时古班曹娃的情况就明白了。”党委书记巴西奥诺克说:“古班曹娃是1919年从外地嫁到哥尔克村来的。有人问她当时的生活怎样?她说她只记得那时候一天到晚就是哭,哭自己的命穷,怎么嫁到这样个穷村子来的。”
那些年,哥尔克村的农民有个好邻居,就是列宁。列宁住在哥尔克村的时候,和村里的农民曾有过许多次亲切的会见和谈话。1921年1月9日在农民华西里·舒里庚家里,列宁曾劝告农民们联合起来共同耕种田地。在那一年哥尔克村农民的另一次集会上,列宁更明确地对那些还没有组织起来的农民说,只有集体劳动才能把农民从束缚中解放和拯救出来。
1927年,苏联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尽量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党的决议在苏联全国各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当时巴西奥诺克也曾到哥尔克村来召开过农民大会,宣传集体化的好处。经过了一两年的酝酿之后,1929年,也就是“大转变的一年”,9月里,哥尔克村终于成立了集体农庄。农庄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二十九户农民参加,其中二十户没有马。那时候他们只有十八匹马、三头牛、两个单铧犁、一个铁轮车、一个割草机和一个马拉播种机。在农庄的成立大会上,庄员们一致推选布亚诺夫担任农庄主席。布亚诺夫至今还记得,当时庄员尼古拉·本杰林曾经如何热情地对他说:“列宁、苏维埃政权永远给咱们庄稼汉土地。我们信任你,布亚诺夫。只是要看到你顺着正确的道路走,可不要下了道儿!要知道伊里奇想看到咱们庄稼汉富起来,有力量。”
“自然事情不会这样简单,农庄成立后还有许多困难。”巴西奥诺克说:“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富农对集体农庄的威胁很大,在哥尔克村,农庄主席布亚诺夫也受到了威胁。
农庄刚成立,困难就来了,需要钱买种子,可是哪里有钱呢?结果是决定给城市里的工厂去运货。一冬天庄员们赶着马车,风里去,雪里来,挣了六万五千卢布。于是他们就用一部分钱买了种子,余下的钱留着买木料。
农庄第一年的收成很好,庄员们真高兴。他们把第一批新收获的粮食交给了国家。他们把自己心里的话写在送粮车上的标语上:“苏维埃政权给了我们土地和意志,它就是我们的生命。”
秋天分配劳动日收入的时候,每个庄员都得到了不少的粮食、土豆、蔬菜和牛奶,但是却没有分到钱。这倒不是农庄没有钱,农庄卖了一万普特土豆,有不少的钱。不过农庄需要建设,庄员们同意不分钱,把钱省下来发展农庄。头一年他们积了四万五千卢布,就盖了牛舍和仓库。
农庄主席布亚诺夫还记得当时发生的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时候亚历山得拉·伊万诺娃是农庄庄员,她的父亲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是单干户。亚历山得拉把一车粮食拉回家,那是她加入农庄五个月的劳动日收入,比她爸爸单干整整一年的收入还要多。伊万诺维奇起初不相信,但是事实就是那样。晚上,伊万诺维奇怎么也睡不下,最后决定去找农庄主席。伊万诺维奇的突然来临使布亚诺夫摸不着头脑,他就问:“怎么,伊万诺维奇?你是不是来要我把你的女儿还给你?”伊万诺维奇这时惭愧地低着头说:“不,不!我想请求你帮助,你看我能不能成为一个庄员?”
农庄用事实说服了单干户。在第一次收获后不久,哥尔克村的单干户,都像伊万诺维奇一样,全部申请加入了农庄。布亚诺夫说:“从那时候起,农庄的第一架拖拉机犁开了农庄庄员和单干户田地之间的分界线,哥尔克村农民的田地连成了一片,农庄也发展起来了。”
战前那些年收成都很好,尤其是蔬菜业的发展给农庄带来了很好的收入。农庄用种蔬菜收入的钱建了水塔,添了农具。庄员的劳动日收入也增加了。
战争破坏了苏联人民的和平生活。在哥尔克村,也和在苏联各地一样,女庄员们把自己的丈夫、儿子送上前线,自己在后方肩负起增加生产、支援前线的沉重的担子。庄员们的辛勤劳动,使这个农庄在战争年代里仍然收成很好。例如当时各地小麦的中等收成每公顷是二十二公担,而这个农庄的小麦每公顷平均收了二十五公担。这样的收成过去在这个农庄里还从未有过。
战后,伊里奇农庄逐年发展着。1951年,这个农庄和附近村子的三个农庄合并起来,新的伊里奇农庄的发展得到了更有利的条件。特别是1953年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措施,使这个农庄更迅速地发展起来。
农庄主席布亚诺夫把这个农庄刚成立时的情况和现在作了一个对比,他说:“从前我们的农庄只有二十一头牲口,现在已经有三百头;从前只有一架拖拉机,现在已有十一架;从前没有蔬菜和果园,现在已经种了各种蔬菜和水果。现在我们的农庄已是多种经济的农庄了。”这个农庄的牛奶产量在莫斯科州占第一位。
农庄发展了,农庄的建设也多了。最近几年这个农庄建筑了两个牛舍、四个鸡舍、七个蔬菜房,还有通达四个农庄居民村的自来水管和灌溉菜田和果园的水渠。现在正在建筑的有机械化的猪舍、新的鸡舍、养鱼池、文化宫和二十五座有自来水与暖气设备的新宿舍,此外还正在建一条一公里半长的农庄公路。
农庄发展了,庄员的生活也提高了。去年每个劳动日已超过了二十五个卢布。最近三年里,将近一百户庄员搬进了宽敞的新住宅。现在,农庄的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好的家具和衣裳;每个家庭都有收音机,60%以上的家庭还有电视机;每个家庭都订有报纸和杂志。那个在三四十年前常哭自己命穷的古班曹娃的家庭也是这样。现在她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在农庄工作,去年共做了一千个劳动日,收入两万多卢布,这还不包括她家宅边园地上的收入。她们现在住着一座有三个房间的房子,可是古班曹娃对我们说:她还准备重盖一座有旧房三倍大的新房子,要离公路远些,再布置个小花园,以便使生活过得更“文化”一些。
伊里奇农庄庄员们用辛勤的集体劳动创造了幸福的生活,也换来了荣誉。目前这个农庄有五十个庄员获得了各种勋章和奖章,其中有七个人荣获了列宁勋章。农庄主席布亚诺夫就是两次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和列宁勋章获得者。
告别了农庄,我们又参观了列宁当年在哥尔克村休养的别墅。从别墅的窗口向西望去,伊里奇农庄一排排的房舍和整齐的田垅历历在目。这时候我想起了伊里奇农庄庄员舒里庚的话,他说:“我们伟大的领袖看到了我们农民的远大前程,我们在自己的乡土上实现着他的遗训。假如伊里奇还活着的话,他看到这个过去的穷困村庄的变化,是多么高兴啊!”(附图片)
这是伊里奇农庄新盖的鸡舍 米·巴楚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