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遥远的祝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03
第8版()
专栏:

遥远的祝贺
汉剧演员 陈伯华
1954年我曾经以中苏友好协会访苏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到苏联去作了一次访问和学习,认识了很多苏联戏剧界的朋友,她们的友爱和热情,在我记忆当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
在巴库阿红多夫国立剧院,我看到歌剧“谢菲尔”。当我们看完第一幕到休息室去,在那里遇见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她有一对非常美丽动人的眼睛,从她那能够用眼睛传达感情的眼神里,使我感觉到激动和兴奋,我已经不用翻译而了解她对我在“说”些什么了,同时还能断定她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演员。当翻译同志走来以后,她先开口问我了:“你是演员吗?”她也从眼睛里了解了我。她还问:“你是唱歌的吧,唱高音还是唱中音?”这时我才弄清楚,她就是斯大林奖金获得者阿比谢娃。
我们是“一见如故”了,那晚的一场戏,是她亲切的陪着我在一起看完的,她还不断地为我讲解剧情,并且对我说,她没有演出任务的时候,就要到剧场观摩学习。她说:“做一个演员就要生活在戏剧当中,要关心每个戏的上演。”她听说我们中国有一百多个剧种时,感到惊奇和羡慕,其实那还是当时的统计,要是现在我告诉她:“我们在党的领导之下,已经发掘出更多的剧种,不是一百多种而是三百多种!”不知道她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呢!
相聚的时间过得那么快,告别前我让她给我签个名,她激动地写道:
“亲爱的同志,我们见面是不平
凡的,请你接受我这不平凡的热爱
吧!问候毛主席,问候伟大的中国人
民!”
我听了翻译同志念出她诗一般的语言时,我的眼眶子忽然禁不住发热了,她也把我紧紧地拥抱着,眼泪滴在我的肩头,我在她胸前别上一枚雕塑着毛主席侧像的纪念章,她安慰着我说:“我们人虽然分开了,心还在一起,我可以从报纸杂志上看到你们建设的成就和艺术的收获,你们还会得到很多苏联友人的。”
阿比谢娃同志的话说对了,我的确遇见了更多的苏联友人,都像她那样满怀热情亲骨肉一样的看待着我们。就在那年10月间,曾经在莫斯科做过我们主人的杰尼索夫同志等一行,也来到中国参加了我国的国庆观礼,还到过武汉。当我迎接到这些远道而来的友人们,心情的愉快和兴奋也是无法形容的。我们站在古黄鹤楼的遗址上瞻望长江,我指着江上的钻探船说:“我们要从这里修建一座工程巨大的桥梁横跨长江,这个黄鹤楼就是未来的桥头堡。感谢苏联的专家们,正在帮助我们实现这个几十年的愿望呢!”当时我们的估计,大概需要四、五年以后,这座长江大桥才可以落成吧?事实又出乎意料之外,从正式兴工那天起,这一座飞架南北的长江大桥,只花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宣告建成了,要不是苏联友人无私的帮助,把他们第一流的设计——管柱钻孔法,创造性的运用在这个伟大的工程之上,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奇迹的。难怪很多人都把这座巍峨壮丽的大桥叫做“中苏友谊桥”哩。
我想,阿比谢娃和杰尼索夫同志,也一定在报纸上知道这条令人高兴的消息了。特别使人高兴的是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是1957年的10月15日,这正是标志着人类科学新纪元的“红色的月亮”飞向天空的第十天;也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前夕,三重喜事接踵而来,怎么不该特别高兴呢!
今年4月间,汉剧团在上海演出时,苏联的功勋演员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正好在上海戏剧学院主持表演师资进修班,也成了我们汉剧团经常的观众,我感激她——这位像妈妈一样慈祥、诚恳的前辈,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教益,更感激她是那样的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新中国的成就。
在我们去拜访她,请她对我们的表演提出批评时,她热诚地介绍她刚写的两句新诗:
中国,我的第二个祖国,
你像朝霞一样的美丽,
你像朝霞一样的美丽!
叶·康·列普柯芙斯卡娅留下她精心排演的“决裂”和“无事生非”以后,已经回苏联去了,可是,她写的小诗,却一直萦回在我的脑海中,是啊,可爱的祖国,真是像“朝霞”那样美丽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