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蚌埠专区拟定农业发展规划 防治水涝灾害,大力增产粮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10
第4版()
专栏:

蚌埠专区拟定农业发展规划
防治水涝灾害,大力增产粮食
本报讯 安徽省蚌埠专区,已经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拟定了全专区的农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要求:淮北地区到1962年的粮食产量由现在的单位产量二百斤,提高到六百一十九斤;淮南地区由现在的三百零五斤,提高到八百五十二斤。
蚌埠专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拟定这个规划时,他们曾对全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这个专区在解放以来的九年中,就有三年大涝灾,三年小涝灾,另外三年则是丰中有歉;九年中还有多次旱灾,形成粮食作物的减产。造成这些灾害的原因,一是雨量集中;二是地势平坦,河槽浅,洪水一来,涨得快,落得慢,洪水持续时间长;三是沟洫工程差,不能及时排水,旱时又不能灌溉;四是种植的作物是以不耐涝的旱粮作物为主,不能和当地雨水的情况相适应。
这个专区在拟定规划时,认为主要的增产措施,是兴修水利,而水利工程必须采取以除涝防洪和蓄水改种相结合的办法。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要求把淮北大堤加固到能防百年一遇的大水,对淮北的其他大河道要修到能防十年一遇的大水标准,在沿淮洼地则设立四处灌排站进行排涝。与此同时,将在淮北地区挖沟,挖塘,打圩、造井,并建造小型水库、谷坊等。未来五年的水利工程,要使淮北地区在普通洪水的情况下,不再受涝,受灌溉的面积达到淮北地区总面积的70%以上,其中有六百二十万亩变成水稻田。在淮南地区则是大力进行挖塘、建立谷坊、水库,以增加蓄水灌溉面积。现在淮南地区的六百多万亩水稻只有五十多万亩保收,到1962年要作到不但使全部水稻田保收,还要再扩大一百多万亩的水稻种植面积。兴修水利的结果,将使全区复种指数提高到182.83%,小麦、大豆等的单位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在肥料方面,要改变群众积肥习惯,大量修建厕所和牲畜圈。到1962年,种二千万亩绿肥,冬闲田都种上绿肥,每户养猪平均达到两头半。在规划中估计,实行以上办法,便可使全区土地有足够的肥料。
蚌埠专区对繁殖耕畜、改良品种和推广新式农具等方面也作了规划。
这个专区的负责人说,到1962年,规划实现时,淮北地区每人每年即可平均得到一千九百七十多斤粮食,再加二十元副业收入,即有一百七十元的收入;淮南地区每人将有二千三百四十多斤粮食。全区农民的收入将可超过富裕中农水平。这位负责人说,实现以上的规划是有条件的,因为1962年的计划平均产量,目前有很多地方已经达到了。他说,今冬明春兴修水利的规模很大,是实现这个规划的第一步。今冬明春原要求作土石方三亿二千多万方,比1955年冬到1956年春已提高一倍多。再算算劳力,全区整半劳力以占人口的52%计,即有三百八十五万个劳动力,以80%的出勤率算,即有三百万人,每人做八十个工作日,即可做到二亿四千多万个工作日,一天每个劳动力作一点三方土,即可做三亿三千万方土。只要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还可大大超过此数。如再加上国家的各方面支援,有利条件就更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