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不应该推广米糠榨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11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不应该推广米糠榨油
人民日报9月24日发表了周上达同志所写“推广米糠榨油”一文。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推广米糠榨油的意见,是只从增产油脂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从整个国家的经济情况作全面考虑。
大量推广米糠榨油会妨碍养猪事业的发展。
米糠榨油以后,糠饼中的蛋白质、炭水化合物相对地虽略有增加,但是脂肪含量要减少64.7%,重量要减少12%以上。如果全国城市一百三十万吨米糠全部榨油,就会减少十五到十八万吨精料,因此就会少养一百五十万到一百八十万头猪。猪养少了自然要减少粪肥,妨碍粮食增产,同时会使国家和农民减少收入。合计起来,国家和农民的损失,比十八万吨糠油的价值还要大。
有人说,因为榨油而减少一些米糠,粮食部门可以用一定数量的杂粮来弥补。这在目前我国粮食尚不宽裕的情况下是有困难的,而且也不经济。
关于猪饲料中是否需要有脂肪的问题。实践证明,猪的脂肪固然可以从炭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转化而成,但是有几种脂肪酸必须从饲料中吸取。缺少这些脂肪酸,就会使猪生长缓慢或停止。同时,据苏联畜牧学家叶·阿·波哥达诺夫等人试验,饲料中的脂肪可以作为形成动物体内脂肪的原料。他曾用植物油补加到基础饲料内喂猪,证明每一百克植物油在猪体内可储积八十八克脂肪。可见,猪吃了米糠中的脂肪并不是白费,而是会转化成为猪油,并且比由炭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的效能要大一点二五倍。周上达同志提出的“脂肪的生长并不是因为多吃了‘油’”的说法是片面的。我们还应该看到,如果米糠不榨油,仅城市米糠中的十五到十八万吨糠油通过猪体就可以转化为十三到十六万吨猪油。大家都知道,猪油比糠油好,人们都爱吃;经济价值也高。十八万吨糠油共值一亿三千七百万元,而十六万吨猪油约值二亿八千万元,相差约一倍。
另外,周上达同志的文章中计算猪的需要脂肪量是按饲料分析成分计算的。这样计算是不实际的。大家都知道,饲料中所含的养分并不能全部被吸收,因此算饲料中的脂肪量是否够猪体的需要,应该按饲料中的可消化脂肪量来计算。周上达同志的计算方法是不能作为科学论据的。
我们认为,米糠榨油应该有计划地缩小,维持在1954年的水平,不应该再扩大推广,以免影响养猪事业的发展。
李树德
象山县供销社违反油料收购政策
浙江省象山县供销合作总社擅自将向农民收购来的花生一万一千斤拨给基层社作烤花生出卖。
这种作法,不但破坏了国家统购油料作物的政策,而且还直接影响收购工作。例如,国家分配我们大徐区四万五千斤花生的收购任务,直到现在一斤也没有收起来。因为供销社在当地收购鲜花生的价格是四分钱一斤,而烤花生的出售价格是一角二分一斤,农民的意见很大。有的农业社员说:“国家收购便宜卖出贵;国家反正也是做买卖,我们自己也可以吃点便宜货。”大徐区许多农民都把花生烤了吃掉了,今年四万五千斤花生的收购任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供销部门迅速纠正这个错误,不要继续犯下去了。
张鸿儒、姚荷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