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我当了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12
第3版()
专栏:

我当了工人
原国营天津造纸总厂工程师 王延年
我原是国营天津造纸总厂的工程师,当党发出“到劳动战线上去!”的号召以后,我是自愿报名在第一批下放到车间去当工人的。由上月23日到现在,我对于体力劳动已经由不习惯到逐渐习惯了,并且感到了劳动的愉快。但是,在这次革命的行动中,我的思想变化是很复杂的,可以说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光荣不在于职位高低
平时,我在理论上也知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却经常是眼高手低,小问题看不见,大问题又解决不了,常常因此感到苦恼。经过反右派斗争,提高了我的认识。我想,像我这样出身小资产阶级家庭,思想没有经过很好改造的人,还有不少错误思想是和社会主义思想抵触的。因此,当下放的号召提出以后,我就想机会不能错过,愿意到工人队伍里去改造自己,于是就报名要求下放。但是,这时我的思想上仍有很大的波动。在职位上,我由见习技术员升到值班指挥员,又升到车间主任;在技术上是由技术员升到工程师。旧社会有一句俗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谓“往高处走”,就是指我这种情况说的。现在,我要去参加体力劳动了,社会舆论会对我有什么看法呢?在我的亲戚中,既有大学副校长,也有科学研究员,在同学中有的是医生、工程师,更多的是讲师和助教,而我将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相形之下,……我犹豫了。又想到我的爱人是搞音乐工作的,家庭生活充满了知识分子的气氛,而我将成为一个工人,会显得多么不协调啊!我的决心甚至开始动摇了。就在这时候,党和同志们帮助了我,我回忆起党委书记在动员会上的报告中所讲的道理:新社会对体力劳动的看法和旧社会是根本不同的,使我进一步批判了这种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认识到真正的光荣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对人民的贡献大小。现在厂里机构这么臃肿,每天除了会议就陷在事务的海洋里,整日浮在上面,做不了多少事。难道做这样一个工程师光荣吗?不是!做一个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才是光荣的。如果有人用旧眼光看我,那正是他的思想有问题。于是,我下去的决心又大了,并且选择了我厂工作环境最艰苦的焙烧炉工段去当工人。
不劳动就体会不到
10月23日,我正式到焙烧炉去上工了。这是我一生难忘的一天。这天,车间正值中修,工人劳动很紧张,但都对我笑脸相迎。我遵从大家的意见,首先去熟悉周围的环境。我看见工人们正在换焙烧炉上的扒齿。这项设备于由高温的熔结,换起来很吃力。我看到工人们使劲的情形,就像费了我自己的力气一样,于是我建议使用工具将扒齿卸开。工人马上接受了我的建议,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多,大家都乐了。有人还写了广播稿,表扬了我。这件事看来不大,但对于一个过去长期高高在上的人来说,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当时我就想起另外一件事情:在这个车间吊矿机上工作的工人,每三十分钟要装完两吨矿石,十分吃力。过去工人提出过这个问题,而且国内也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有效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吊矿机的情况一直没有改变。前一个时期,这项工作就是由我负责的。所以,没有参加过实际劳动的人,很难深刻地了解到工人劳动中的艰苦,也就不会关心工人劳动中的疾苦。这点,我过去是体会不到的。
同甘共苦、互相学习
在工作上,工人们多方面地照顾我,我也主动向他们学习,比较容易打成一片;但是怎样缩短思想上的距离,却是我时刻注意的事。我们车间工人下班后洗手时,只有两盆水,工人为照顾我,主动让给我一盆干净的。我想这是由于过去知识分子轻视体力劳动,在职工之间造成的距离,于是坚持和大家一起洗手。在其他方面,我也努力和工人同甘共苦。如在经过几天体力劳动以后,腰酸背疼;同时因为倒班的关系,也不能每天回家,我觉得很不习惯。但是,当我看到工人那种艰苦劳动,工作中不讲价钱,表现有高度责任心的时候,我便意识到这就是知识分子内心中好逸恶劳的劣根性在作祟。要改造自己,就必须向工人学习这种高贵的品质。于是,我开始习惯这种劳动了。
经过这些天的共同劳动,我和工人相处得很融洽,他们对我热诚坦率,我和他们也不绕圈子。有一次,我对老师傅们说:“在称呼上,我平时老张、老李地叫惯了,一时改不过来,我不叫师傅行不行?”逗得大家都笑了。老师傅们说:“当然可以,以后我们还要互相学习呢!希望你教我们理论知识。”这样,我们就订立了互学的制度,他们将操作经验教给我,我也利用交接班前的一段空闲时间,定期为大家讲解技术理论知识。 (摘编自天津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