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广东农村转入大争 驳倒富裕中农的各种谬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13
第2版()
专栏:

广东农村转入大争
驳倒富裕中农的各种谬论
本报讯 记者林里报道:广东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已由大鸣大放转到了大争大辩。来自各地的材料表明,这次鸣放出来的问题“成千成万”,方面相当广,争辩也异常激烈,参加辩论的人数,许多地方都超过了土地改革以来的历次运动。通过鸣放和争辩,农民认清了资本主义的危害,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信念,机关干部和农村工作者,也澄清了许多糊涂观念,纠正了许多错误认识。
“黄金时代”的真象
长期以来,广东地方流传着所谓“两个黄金时代”的说法。这两个时代,一个是指1935年前后,陈济棠当省主席的时候,也有人叫“陈济棠时代”;另一个是指土地改革以后、合作化以前的1953年,说那时有“四大自由”,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时期。这种议论,流行在农村,也流行在城市;普通群众这样乱嚷嚷,某些干部也跟着瞎吵吵。在经济作物占优势的顺德县,这种论调尤其普遍。许多地方,不把这些问题弄清,辩论就无法进行。
为了弄清“黄金时代”的真象,顺德县沙?乡曾经进行了好几天的大辩论。以富裕中农为代表的人们,说在“陈济棠时代”是“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沙?乡有七个丝织厂,五个茶楼,六家酒肉铺,还有电灯电话。说那时是“银元当当响,钞票大把抓”。以贫农为代表的人们,承认上述事实,但这只是事实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酒馆门前站着乞丐,茶楼旁边开着妓院,丝厂门口是失业的人群……资本集中和土地集中的结果,是大批中农变成了贫农,贫农变成了一无所有的雇农。就在那个黄金时代的最盛时期,沙?乡的一个自然村,就有四、五十个人饥饿而死。另有二十三户人家卖了儿女,还有四个人自杀。所谓“钞票大把抓”的,在全乡一千五百户中,只不过二十五户,全是地主、富农兼资本家。因此,贫农们说,“陈济棠时代”是阴森可怕的黑暗时代。这个黑暗时代不光不顾劳动人民的死活,而且不顾国防建设。因而招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招致了1943年的大灾荒。在那时候天灾人祸双重袭击,顺德县的人口减少了一半。原有八万人口的大良镇,灾荒过后只剩下了二万。拥有一千五百户人家的沙?乡,一下减少了五百户。说起这些,人们认识了“黄金时代”的真象,也进一步认识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富裕中农认输了,但他们提出了1953年,说那时候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比现在好。有一位叫陈锡培的说:“合作化再迟二年,我就发了大财”。另一位叫何明的贫农,立刻起来反驳说:“合作化再迟二年,我就破产啦!”两个针锋相对的意见,引起了一场争论。因为谁都说不服谁,便又算了一笔账。富裕中农根据那时的情况,把类似陈锡培,又可能“发财”的人加在一起;贫农方面把类似何明,又可能破产的人凑在一堆,最后结果是:可能上升的三十七户,占总户数3%强;可能破产的多达四百七十户,占总户数的40%以上。这就说明:如果不把“四大自由”取消,如果不把个体农民迅速组织起来,就在工人阶级政权下,也会发生两极分化。
新会县双水农业社在驳斥了上述说法以后,还进一步查现在。这一查,人们的眼睛亮了,觉悟提高了。人们说:“合作化好比矮子上高楼,步步升高,一年好似一年。”并且找出了合作化后的“十大变化”和“二十多”。这十大变化是:贫农变富裕,缺粮变余粮,瘦田变肥田,河沟变鱼塘,沙滩变藕池,单造变双造,间作变连作,空地变禾场,懒汉变勤劳,文盲变识字。二十多是:增产粮食多,增加收入多,果园多,藕池多,鱼塘多,牛多,鸭多,猪多,副业多,水利建设多,积肥多,存款多,吃多,穿多,看戏多,读书识字的人多,公共积累多等等。人们把这些综合起来,说只是合作化以后,才是农民的黄金时代,这种大家富裕的道路,才是社会主义的道路。
绝大部分富裕中农的收入没有减少
在大放大鸣当中,富裕中农暴露了对合作化的不满,同时也制造了许多分社、散社和退社的“理由”。不把这些“理由”驳倒,就不可能把辩论引向大是大非。就现有材料来看,富裕中农的主要“理由”是说入社后减少了收入,说贫农揩了中农的油。
说起富裕中农减少收入,广东不少农村工作者,甚至一些相当负责的干部,也承认这是“事实”。但是新会县委算了一笔账就否定了这个事实。新会县土改前有一万零八百六十五户富裕中农,入社后,富裕中农增收的占70%,保收的占20%。睦州区九百二十八户富裕中农,平均每户增加收入一百五十元。这个区最典型的例子是张卓豪,他家二十九口人,八个劳动力,许多人都说他家入社后减少收入。但经过算账以后,张卓豪家也增加收入33%。南海县的?岗乡,鸣放开始吵吵得很厉害,减少收入的叫嚣,甚至弄昏了许多干部的头脑。但是算账结果,全乡二百八十一户中,增加收入的二百六十户,保收的三户,占93%。顺德县的金门乡,辩论开始就挑选了一户叫嚷最凶、全乡最富的老上中农李伯流家算收入账,结果,这家比入社前增加了二百元的收入。账目算清后,其他富裕中农就说:“李伯流家都没有减少收入,我们的账就不用算了,我们承认合作化优越就是了。”各地材料证明,减少收入的富裕中农,一般不超过10%。而且多是因为闺女出嫁,儿子上学,劳动力外迁,再就是做商业投机赔了钱。因为合作社经营管理不好,影响富裕中农减少收入的现象是存在的,但为数极少。
谁揩谁的油?
富裕中农们说:“我们是带着耕牛、土地和农具入社的,贫农是光着屁股入社的。”又说:“合作社的优越性,第一年是靠中农的土地,第二年是靠中农的耕牛和农具,第三年就再也没有什么优越性了。”他们的结论是说,“贫农揩了中农的油,中农吃了亏”,因此要退社,散社。农村工作者当然不同意中农退社,但说到“揩油”,也说:“揩是要揩一点的。”但在这次辩论中,广大贫农就不认这笔账。他们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没有耕牛、农具,但我们是带着银行的耕牛贷款、农具贷款入社的。”为了这件事,番禺县的龙岗社,也专门算了一笔账。这个社有富裕中农一百二十一户,他们入社时带来的耕牛、农具和投资加在一起,平均每户合一百六十一元。贫农七百十二户,上述三项加在一起,每户平均是一百八十八元,比上中农还多二十七元。原来入社当初,富裕中农并没有拿出全部农具,有的是卖了耕牛入社的。花县贫农不但不承认揩了中农的油,而且说中农沾了贫农的光。他们一连列举了十多条证据,其中有一条是,贫农替中农交了公粮。他们说,入社前,贫农交公粮不超过产量的13%,富裕中农是20%。合作化后,公粮由社统一交纳,就无形中替中农承担了义务。同时,贫农出勤率一般比富裕中农高,这就更增加了贫农的负担。
争辩并没有完结
经过争论和辩驳,富裕中农的退社、散社要求,一般不再提了。但这绝不是说,资本主义思想已经彻底克服了。事实证明,大辩论以后,以富裕中农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思想,还是存在的,有些地方是相当严重的。根据广东省委的规定,大辩论后是改进工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制定生产规划,要讨论包工包产和劳动纪律。有些进度较快的乡和社,已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了。这些乡、社发现,就是有些心服口服、在大辩论中承认思想通了的人,一碰到具体问题,还会起来对抗的。比如讨论包工包产的时候,很多人就提出“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口号,假如答应他们“可以考虑”、或者“可以讨论”,他们就会进一步提出:“完璧归赵,原地跟原人”,或者是“自由组合,包产到组”……。这,实际上还是想“社内单干”,走所谓集体资本主义的道路。又比如,在讨论劳动纪律的时候,因为很多富裕中农出勤少,不积极,所以贫农们一致主张规定一个每年出工的数目,超过者奖,不足者罚。但是富裕中农就不同意。他们说:“既然合作社是按劳取酬,又何必规定工数呢?反正谁出工少,谁取的报酬就少呀!”乍一听,这话也满有理由,但经过锻炼的贫农,立刻揭露说:“你还想自发呀,不规定不成。”
改进工作的阶段,绝不是辩论的结束,更不是思想改造的全部完成。因此,中共广东省委在最近一次会议上指出:改进工作的阶段,是大争大辩的继续。有些没有解决了的思想问题,要继续解决,在改进工作上遇到的思想问题,同样不能放过,要用一切办法,把社会主义教育贯彻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