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中共广东省委讨论农业发展纲要 提出十年粮食生产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16
第2版()
专栏:

中共广东省委讨论农业发展纲要
提出十年粮食生产规划
新华社广州13日电 新华社特约记者丁东报道:中共广东省委近日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提出一个十年粮食增产计划,要求到1967年,全省平均每亩地年产粮食由现在的五百斤提高到八百五十斤,总产量从现在的二百四十五亿斤提高到四百亿斤。这个要求的根据是什么?可能性怎样?记者为此在12日访问了中共广东省委负责人。
广东省委负责人说:我们拟订这个巨大计划的根据,是从今后十年生产条件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条件相比较中找到的。
负责人说,首先,全省农业生产合作社日趋巩固。在第一个五年中,头三年是在没有实现合作化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在后两年,合作社虽然办起来了,对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它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在合作社经过两年的考验,大部分社的生产关系日益完善,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通过这次大鸣大放大争,进行深入的社会主义教育和民主整社运动,合作社将大大巩固起来,这对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是很有力的保证。
其次,水利设施有了基础,生产已较稳定。过去五年中,广东省虽然在年年有灾的情况下做到了四年增产,一年保产。但是,全省的水旱灾害威胁并没有消除,缺乏水利的“望天田”还有六百万亩,东江和鉴江流域经常闹水灾旱灾。为了保证今后粮食不断增产,广东省已决定以更大力量来兴修水利,力求在五年内消灭普通的旱灾和水灾。在第二个五年中,国家初步确定投资三亿元于水利建设,比第一个五年的水利投资增加近两倍。各专署和县还将自筹资金兴修许多中小型水利设施。此外,国家还将在广东兴建几处较大的水利工程,如整治东江,修建新丰江水库、海南的松涛水库和鉴江的良德水库等。有了这样多新增加的水利工程,再提高原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水利条件就要比过去好得多。
第三,今后将更多地积肥。在第一个五年中,养猪还不够多,今年发展较快,但全省的社会存量也只有八百万头;合作社的肥料基地绝大多数没有建立起来;化学肥料的供应量也很少。今后养猪事业要大力发展,要求到1962年全省平均每户养猪两头,共养一千五百万头。如果每头猪沤肥供二亩田施用,就可以解决三千万亩田的肥料问题。还要大力推广种植绿肥,今年已在一些地区和合作社开始建立绿肥基地,但冬闲田还很多,可以大量种绿肥。此外,化学肥料的供应量今后将会逐渐增加。肥料问题解决得好,粮食增产也就不成问题了。
第四,在贯彻执行技术改革方面,过去取得很大成绩,不足的是有些地方没有因地制宜,也有的没有坚持贯彻下去。今后技术改革仍将大力进行,特别要推广惠阳地区的经验,结合兴修水利及其它增产措施,大规模改良土壤,改造落后田。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全省各地粮食生产水平很不平衡。根据1956年的材料,每亩粮食产量达八百斤以上的约占全省粮食耕地面积的6%;五百到八百斤的约占24%;五百斤以下的约占70%,其中四百斤以下的低产田约占40%。如果能够使现在每亩粮食产量在八百斤以上的提高到一千到一千一百斤,五百到八百斤的提高到八百到一千斤,五百斤以下的争取80%以上提高到八百斤,这样,全省耕地每亩平均年产量要在1967年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增产指标,就肯定可以实现了。
这位负责人最后说,一个以增产粮食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将于最近在全省掀起来。目前的关键在于克服领导上的右倾保守思想,要求所有领导干部踏实地深入群众,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来领导这个农业生产高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