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充分利用地力,用一切办法争取粮食高额增产 四川九个县市达到纲要指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17
第1版()
专栏:

充分利用地力,用一切办法争取粮食高额增产
四川九个县市达到纲要指标
广东潮安县今年每亩粮食产量可达一千二百多斤
新华社成都16日电 四川省有九个县(市)提前十年达到并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所定的每亩产粮食八百斤的指标。这九个县(市)是:郫县、新繁、新都、温江、双流、广汉、绵竹、泸县和成都市郊区。其中郫县产量最高,每亩产一千零八十三斤;新繁、新都、成都市郊区,每亩产量在九百斤以上;其余五县的产量,每亩都超过了八百斤。
还在去年,这九个县(市)中的郫县、新繁、新都和成都市郊区,平均每亩产量就达到八百斤以上。温江等三县每亩产七百多斤,双流县每亩六百八十八斤。这九个县(市)今年能获得农业大面积丰产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农业社根据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作到充分利用地力,用一切办法增加粮食产量。泸县的农业社,根据当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等特点,将双季稻的面积扩大到五十七万亩,占到全县稻田面积的54%。许多往年只种一季的冬水田,今年种了两季;有些两季田则种了三季。温江、郫县等县的农民,根据川西平原水利方便、土地肥沃等优越条件,大量进行了套种、间种、增种等,扩大了耕地复种面积。郫县的复种指数达到227.9%,由于复种而增产的粮食占这个县全年粮食增产量的54.1%。各地农业社还通过增施肥料,采用各种先进耕作方法等,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新华社广州16日电 我国最先达到水稻亩产量千斤的广东省潮安县目前晚稻生长旺盛,预计今年全县播种的三十一万多亩粮食作物,平均每亩产量可以达到一千二百三十三斤,比1956年增加5.8%。总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45%。
潮安县是在195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水稻千斤县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当时已经达到一千零六十四斤,在这样高的水平上,能够以平均每年增产8%左右的速度继续上升是很不容易的。
潮安县增产的根本经验:一个是提高每一造的单位收获量,另一个是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潮安县提高单位收获量的主要办法是消除各种病虫害,进行农业技术改革。两年来,技术改革已从水稻栽培逐步扩展到其他作物。改善了大麦、小麦、蚕豆等作物的密植规格,把撒播改为条播或密播。
潮安县提高复种指数,主要靠扩大冬种面积,推广间种和套种。两年来,这个县的冬种面积总共扩大了三万一千四百亩,在春收甘薯耕地上推广间种或套种小麦、蚕豆和荷兰豆。因此今年全县粮食耕地的复种指数已从1955年的235%提高到264%。由于提高复种指数而增产的粮食,比提高每一造的收获量所得的要多得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