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过去是十年九旱,现在达到了纲要指标 黄县亩产量比山东平均产量高出一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17
第1版()
专栏:

过去是十年九旱,现在达到了纲要指标
黄县亩产量比山东平均产量高出一倍
新华社济南16日电 山东省黄县提前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今年这个县虽然遭受严重的旱灾,但在全县人民努力下,仍然获得丰收,平均每亩产粮食四百九十斤。全县三百四十七个农业社中,粮食产量平均每亩五百斤以上的有八十四个,六百斤以上的有四十二个,七百斤以上的十八个。处在平原地区的仲村乡大姚家农业社,平均每亩产量高达九百三十斤。
黄县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比山东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高达一倍以上,这个成绩的获得,主要是在合作化以后,充分地发挥了集体力量的优越性,积极地兴修农田水利。黄县本来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1944年,全县只有三万三千多眼水井,水浇面积只占18%,平均每亩年产量只有二百二十一斤。土地改革之后,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进一步兴修水利,改进操作技术。1952年,全县水井增加到七万二千眼,水浇田增加到38%,粮田亩产量提高到四百一十三斤。这是一次大跃进。1955年底和1956年春,黄县人民在实现了合作化的基础上,又以排山倒海的声势,掀起了改造自然的运动。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全县增加了一万三千多眼水井,新修了八十座塘坝、水库,使水田面积达到了54.7%。水利的发展,为技术改革提供了条件,全县耕地面积复种指数达到了167.77%。黄县农民除此以外,还增施了肥料,推广了优良品种,防治了病虫害。因此,黄县粮食产量在1955年亩产四百四十三斤,到1956年一跃而为五百八十八点九斤,提前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粮食生产指标。今年黄县虽遭受严重旱灾,粮食产量仍达四百九十斤。
为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中共黄县县委初步规划,到明年年底,生猪要增加到十二万头,每亩施肥量将由今年的四千二百斤增加到四千八百斤;从现在开始到明年年底,全县要修建中、小型水库、塘坝二百三十六座,修渠五道,闸山沟八千个,打井一万眼,通过这些水利建设,扩大十四万亩水田,全县水田面积将占全县耕地总面积77.5%;并通过深刨、深翻、压沙、换土,大规模地改良土壤,使明年全县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七百零七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