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干部下放前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23
第3版()
专栏:

干部下放前后
本报评论员
不久以前,石景山钢铁厂用革命的精神,下决心紧缩了管理机构,现在他们又用革命的行动,把抽调出来的一千多名干部,下放到了各个劳动战线上去。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工作干部,不仅应该懂得劳动的重要意义,而且要经过劳动的锻炼,具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正由于这样,党和政府向所有的干部提出了“能上能下,既能当干部又能当工人、农民”的要求;提出了“到劳动战线上去,参加劳动生产,锻炼自己,改造自己”的号召。
然而,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理解得十分清楚的。有些人口头上也说劳动光荣,但当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要求他们在行动上来一个大变革时,就顾虑重重,踌躇不前。
正由于存在这些情况,因此,动员干部到劳动战线上去,和进行这方面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任务。
石景山钢铁厂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点。但是,这个厂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只要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任务虽然艰巨,最后仍然可以取得显著的成绩。
石景山钢铁厂的经验当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必须不厌其烦地向将要到劳动战线上去的干部讲清楚为什么要下放,下放干部是不是光荣。而要讲清楚这个道理,首先,也是主要的,要求每个单位的领导人对这个伟大的革命行动有正确的认识。
我们所以要紧缩机构,下放干部,是因为许多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对建设和生产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也因为在农村,由于大量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许多地方已经感到人力不足,需要由城市抽人去支援。同时,也因为干部参加劳动锻炼,从劳动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是今后我们国家干部政策中的一条根本方针。
只要企业领导人员彻底认清干部下放的重要意义,就会在这个伟大的革命行动中,创造性地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如果把上述道理,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向准备下放的干部说透了,绝大多数干部也都会拥护下放的方针。许多企业干部踊跃报名下放的事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石景山钢铁厂第二个值得注意的经验是:进行干部下放的大辩论,进行思想动员,应当和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
应当看到,当每个干部在准备接受下放任务的时候,必然会考虑许多问题,也必然会产生许多思想问题。从脑力劳动转变到以体力为主的劳动,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工地、车间,从城市到农村,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劳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就下放干部个人来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问题。例如,单身汉会考虑谈恋爱找对象的问题,夫妇双方一起下放的,会考虑孩子上学、进托儿所、吃奶等问题;还有男方下女方留,或是女方下男方留的问题;有怀孕的,有体弱的,有慢性病症的等等,各人会提出各自不同的困难和要求。因此,在经过大辩论,做过动员报告以后,在分清了大是非的同时,就要进行个别谈话,一次再次的征求意见。在谈话过程中,能解决的问题,马上就帮助解决;不能解决,也要经过解释,有个交代。石景山钢铁厂的经验证明:凡是经过这样工作的人,下到农村以后,劳动积极,决心大,信心也足。
当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仍然是以解决思想问题为主。许多问题的产生,多半是由认识不足引起的。不得已必须解决一些物质方面的困难,也要坚持原则,不要轻易许愿。要告诉他们,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般说来,干部的生活水平是高过工农生活水平的,特别是高过农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要求过高,下乡和农民同吃同住,相距太远,就会脱离群众。不过,在碰到这样问题时,必须注意解释时要有耐心,说话要婉转。因为这些思想问题的形成是同过去长期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有关的。在过去,没有,就指望公家包,现在要求自力更生了,一开始有些人还不是那么习惯。要改变这种依赖思想,还要经过一段过程。
第三点值得提出的是:干部下放以后,他们和企业的关系,石景山钢铁厂是处理得比较好的。照道理说,干部调离企业以后,除了因为他们在原企业工作过,对生产建设有过贡献,今后仍然保持精神上的联系以外,似乎不应该再有什么其他的关系了。可是,干部下放到劳动战线上去,和一般的工作调动不能完全等同起来看。干部下放到劳动战线上去,这是我国当前建设形势的需要,原企业不仅要保证他们下放时有饱满的情绪,而且还应当支持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创造出新的劳动成绩;对下到农村去的同志们,还要设法帮助他们在合作社里安家立业。这是一种责任。另外,他们是刚下去,特别是去农村的,经济上还不能一下子就获得独立,工资还由原企业支付,这是一段过渡时期。这样,和企业的联系就要求比较密切了。刚下去的同志,还必然会碰到一些困难和不方便,虽说这些困难和不方便是短暂的,只要习惯了,某些现在认为是困难的,将来也就不成为问题了;但毕竟这些困难是要人去帮他们解决的。企业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联系,这对巩固他们的信心和决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长期劳动下去的思想,还是少不了的。石景山钢铁厂由领导人轮流定期下去帮助解决问题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当然石景山钢铁厂有特殊的有利条件,下放干部所去的农村距厂址较近,来去方便。但是,即使距工厂较远,只要对下放干部采取负责到底的态度,在当地党组织的合作下,也完全有可能想出其他的办法来进行联系和进行工作。
下放干部到劳动战线上去,这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革命行动。用创造性的精神做好这件工作,是党交给每个企业党组织的光荣任务。在这方面各地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经验。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出现更多更好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