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红”“专”种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25
第8版()
专栏:

“红”“专”种种
刘起
在“红”与“专”的热烈讨论中,有人主张“先专后红”,反对“又红又专”。据他们说,先注意“红”就要影响了“专”;何况“一专自然红”,又何必格外去注意“红”呢?
显然,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注意“红”上。
“一专自然红”,说得倒也十分动听。其实却未必。要例子多得很,知识分子中右派分子之多,也是证据。解放后的几大运动,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其目的,也是要逐渐把知识分子染红的。有一部分人确也已染红,但许多人只染了一张皮毛,好像水萝卜,外红内白的。至于右派分子,倒因为他们身上有特别强的质地、是近朱也不赤的,他们之中有些人倒是很“专”,但何曾有一毫红色。染都染不红,哪里还能谈得上“自然红”。“一专自然红”,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一注意‘红’就要影响‘专’”,不知此说可有什么根据。但反证却多得很。短短四十年,苏联科学技术在某些最重要的领域就超过了曾经走在前面的美国,人造卫星首先由红色科学家手中送出,白色科学家至今还在那里手足无措,这也是“红”对“专”的影响。但这是促其发展提高的影响,而且正是我们需要的“影响”。
还可以看看我们国家的例子。建国之初,就培养红色专家来说,我们面对着两种人,一种是“专”而不“红”的,即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旧社会留给我们一笔可以利用的财富;另一种是“红”而不“专”的,这是革命队伍里那些可以培养成为专家尚未成为专家的同志。要把这两部分人变成“红色专家”,对前者要由“专”到“红”,后者要由“红”到“专”。八年来我们就是这样努力的,而且也各有了已经“变”了的人。把这两种人比一比看,就可以发现,从“专”来说,由“红”到“专”的人,为“专”花去的时间,远比那些由“专”而不“红”的人在旧社会花去的时间要少;从“红”来说,由“专”到“红”的人,“红”的程度,比原来就“红”的人要差。这原因大概就由于原来的底子是否“红”。
还可以再看看,在革命队伍里原有的一些专家,看来外表是很红的,但由于原来的底子是白的,而且他不愿去掉这白底子,在着红色的时候,先在白底子上加了一层保护物,天长日久,经过大雨的冲洗,红色剥落,白色便依然露了出来,冯雪峰、丁玲的事,是不难于说明成为一个红透了的,远比成为一个专家要困难的多的。
对于既不“红”又不“专”的青年学生来说,从“红”与“专”的关系中,是完全能够找出深刻的教训的。其实无论先“专”后“红”或先“红”后“专”,都是费了双倍的力气和时间的。我们所以要这样去改变那两种人,是迫于既成事实,不这样作没有其他法子。现在我们着手培养新的一代的时候,岂不应该红专并重,以省去过去由于人民无权而花去的那种冤枉时间和力气。
“一专自然红”和“红能误专”的说法,都是欺人之谈,它的实质还是要保持白色的底子,否则,难道还会有不红不白无色透明的知识分子不成。
所以认为“一专自然红”,是有人以为只要我“专”了,有了本事,你们便离不得我,所谓“懂得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者是也。这其实是很可笑的。天下没有离不得的人。有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失去了资本主义的立足点,又不肯脚踏实地立足在社会主义上,因而变成了一种“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梁上君子’”,翻了一个大跟斗之后,有些人才脚踏实地了。难道还想在培养新的一代人时,也先把他们培养成“梁上君子”,然后再让他们翻个大跟斗吗?
为国家和人民着想,为青年自己着想,都必须要注意到“红”,而且不只是从大学才开始,从小学就应开始注意到“红”,因为大学生是从小学生来的。何况红的专家和红的劳动者同样都是十分需要的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