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震泽县怎样开展常年积肥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27
第2版()
专栏:

震泽县怎样开展常年积肥运动 中共震泽县委会
江苏震泽县主要出产稻麦、花果,是一个多种经济作物区。解放以来,由于合作化事业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改制和改进栽培技术,使土地复种指数逐年提高,每年需要肥料的数量也大大增加。据调查:全县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位施肥量,1955年比1954年增加50%,1956年又比1955年增加近一倍,1957年和1956年基本相同。花果作物,不仅单位施肥量比前增加一倍,而且还扩大了施肥面积。这就保证了农业和花果生产的不断发展。广大干部和群众从实际中体会到,增产必须要靠党的领导,增产一定要多积肥料的二条经验。
这几年来,我们肥料所以能够基本上满足了生产发展的需要,其主要经验是充分发动群众,有领导、有计划的开展了常年积肥运动,并突出抓住了以下几个措施:因地制宜挖掘潜力作出常年积肥打算
肥料是确保增产的物质基础,但要实现这一增产措施,必须有充分准备、全面打算,开展常年积肥运动才行。在这方面,县委吸取了1954年秋种时因事先没有打算,施肥面积不足的教训,自1955年开始,就由上而下提出常年积肥的口号和每季积肥的要求。并根据本县滨临太湖、背靠山丘、肥源充沛等有利条件,要求各乡、社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在制订全年生产规划和季节计划的同时,因地制宜提出全年施肥要求和订出常年、季节积肥打算。各地开展积肥方法,按照农事忙闲而变化,一般积肥是大忙(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结合搞,小忙(平时田间管理)抓紧搞,闲时突击搞。这就基本上做到了常年积肥。要开展常年积肥运动,领导上必须有预见、有计划,善于抓空隙,真正做到夏种一结束,立即发动积麦肥;秋种一结束,就马上抓大熟基肥,这样才能一环套一环,环环不落空。在农业社内也必须充分准备、妥善安排,即:第一,要根据忙、闲季节,合理安排劳力,确定积肥和其它生产出勤比例;第二,检查准备工具,该修的修、该添的添;第三,经常研究积肥方法。实践证明:通过订生产计划,各社事先作好积肥打算,充分作好准备,是开展常年的和突击性的积肥运动的先决条件。
充分发动提高认识
及时总结开展评比
开展常年积肥运动的过程,又是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增产观念的过程。震泽县群众称夏熟小麦为“麦烂脚”不需要施肥的。而大熟所需肥料,也大部依赖商品肥料,缺乏增积自然肥料的习惯。再加积肥工具不足,肥源又少,很多人有无肥可积的思想。县委根据这一情况,及时加强了教育,首先总结宪生、星火等农业社丰产经验,广大干部群众因此初步树立了要增产一定要积肥的强烈观念。这就为全面开展常年积肥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同时,各地结合正面教育,又反复说明目前国家商品肥料少,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情况,以此树立增产靠肥料,肥料靠自给的思想。在组织积肥全面行动中,县委又不断检查督促,解决干群麻痹思想。这就使积肥运动能保持经常地、不间断地开展起来。
为了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肥积极性,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在积肥运动中,县委又通过参观、评比,经常开展积肥单项竞赛办法,把积肥运动步步推向高潮。越溪乡在开展积肥红旗竞赛中,由于青年生产队带头冒雨积肥,推动了全乡二百五十条船只只出动;七十一个突击队员破冰开港,坚持积肥。他们反映:“天是冷的,心是热的”;“想到社会主义,浑身是劲,再冷也不怕。”这对全县积肥运动的开展,推动很大。
积肥养肥造肥相结合
保护肥源提高肥效
生产年年发展,需肥量年年增加,但客观情况却是相反,自然肥源日益枯乏,太湖水草越捞越早,越积越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贯彻积肥与养肥、造肥、保肥相结合,教育群众从长远利益打算,保护扩大肥源,保证今后自然肥源真正做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的措施:
1、养肥方面。首先是增养猪、羊。县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提出东、西山区多养羊,稻田地区多养猪的办法,各合作社采取划给社员饲料基地多种山芋、南瓜,帮助社员解决饲料不足问题,以积极支持家庭养猪副业的发展。并采取社繁私养办法,对贫农养猪给予适当照顾,帮助贫农解决经济的困难。采取了以上措施后,全县猪、羊数字目前已达七万二千头,比去年同期增长48%。每只猪、羊的积肥,亦由过去平均二十担,提高为三、四十担。其次,是培植太湖水草,保护太湖水草资源。保护办法,从改进积肥方法和推迟捞草时间着手,今年我们提出变耙草(连根拔)为耥草(割个头),并推迟捞草时间。今年一般在立夏前开始,比往年推迟半个月到一个月。这对保护肥源作用很大。再次,扩大绿肥面积,提高绿肥单位产量。我们坚持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绿肥面积。并开始注意加强绿肥管理,贯彻了及时播种,增加播种量做好开沟和防冻工作,使平均每亩产量从二千斤以下提高到三千斤。
2.造肥。柴草河泥反塘,可以使肥料充分腐熟,增加肥效。过去在全县范围内只有浦庄、新桥两乡部分社江阴籍的社员采用这种办法,1955年合作化后,我们才总结推广了这个经验,当年全县约有三万亩田采用,1956年已推广到十万亩左右,占稻田面积75%。经二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提高肥效的有效办法。群众反映:“草塘泥肥效比柴河泥要高20%—40%以上”。
3.保肥——加强粪便管理。我县过去习惯露天厕所,这不但影响到卫生,同时也流失了肥效,降低了质量。这二年,各地通过教育,大部分粪缸都加了盖,防止肥分挥发,提高了肥料质量。××××
几年来,我县积肥工作,虽获得了一定成绩,摸索了一些经验,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虽然我县肥源充沛,积肥运动开展得较好,但由于生产飞速发展,以肥养肥措施还贯彻得不够,行动不力,所以肥源仍感不足。第二,部分干部和群众对积肥还存在眼高手低,依赖商品肥料的思想。如有些干部对积肥工作应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精神领会不够,因此在积肥中小的看不上,大的抓不牢。同时,有些干群认为基肥依靠自己积,追肥要靠肥田粉。由于这一思想的存在,多少也就影响到常年积肥运动的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