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摆脱流浪乞讨的生活 盲人积极参加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27
第4版()
专栏:

摆脱流浪乞讨的生活
盲人积极参加生产
本报讯 在旧社会中被看作残废无用的盲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逐渐改变着自己的面貌。
过去曾经以流浪、乞讨、算命,卖唱为生的盲人,今天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一部分已经组织起来从事各种各样的生产。现在全国各城市已有五十六个盲人生产单位,参加生产的盲人共有一千五百五十九人。生产品种有藤器、竹器、毛衣、纸盒、铁钉及其他生活及文化用品三十多种。这些生产组织目前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盲人教学工厂,这是采用机器生产的新型的工厂,在沈阳和大连已经建立了这样的盲人生产工厂。上海也准备建立这样的盲人工厂。在沈阳盲人教学工厂里,有六十名盲人参加了生产。他们的工资收入每月最高为六十元,最少为二十元,一般在三十五元到四十元之间。这个厂每月平均生产三十吨不同规格的洋钉,月产总值约三万元左右。第二种是生产组或合作社的形式,在北京、天津、青岛、呼和浩特、西宁等二十八个城市都有这样的盲人生产单位。这些盲人生产组织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手工业生产。如青岛盲人藤器生产组,1953年成立时只有五个盲人,现在已发展到四十一人。他们能够编制藤床、藤椅、藤箱及其他藤制家具和日用品。四年来的生产总值为九万五千多元,发出工资两万五千多元,并积累了三千多元的资金。组员的工资最高为五十元,最低为二十元,基本上不需要政府救济。第三种是盲人教养院的自食其力小组的形式。如福州盲人教养院对收容的盲人采取分类教养的办法,对老弱以养为主,对盲童组织学习文化和生产技能,对青壮年则明确的提出争取自食其力的口号。第四种是利用贫民生产单位安排盲人的形式。如天津市南开区采用了这个办法,几乎把全区有劳动力的盲人都组织在贫民生产组中。
今年6月间,中国盲人福利会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一次盲人生产成品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展出了十七个城市的盲人生产品二百余件,有各式各样的藤器,有花丽鲜艳的毛线衣服,有坚固耐用的竹壶壳,有精致美观的手提草包,有各种规格的洋钉以及各种日用品、儿童玩具和文化用品。还有盲人装制的五灯收音机。参观者对盲人的智慧和才能表示惊讶和称赞。
但盲人参加生产,目前还只是个开端,全国盲人约一百五、六十万,现在参加生产的不过千分之一。为了进一步开展盲人生产,使广大青壮年盲人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出他们的力量,中国盲人福利会曾召集了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提出要积极地因地制宜地开展这项工作,希望各地党政部门重视这一工作的领导,希望手工业管理部门给以应有的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