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夜间勤学——记北京业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28
第8版()
专栏:

夜间勤学
——记北京业余 动力学院   张蕙萱
在北京北郊的一个僻静的地方,四周高耸的红楼中间夹杂着几间简朴的平房。白天这儿没有人。每逢到夜幕降临的时分,这儿就亮起了辉煌的灯火,坐满了勤学的人们。这就是北京业余动力学院。它是电力工业部基本建设总局主办的一所独立的业余工科大学。
这所夜大学是在去年成立的,开始只有教师七人,学员一百三十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已有教师十七人,学生二百六十七人。在校舍和教学设备方面,有六间比较宽敞的教室,有的能容纳一百五十人同时上课,还有一个简单的实验室和一个教研室。专业课程也由两门增加到七门。
在这里学习的学员来自电力工业部北京电力设计分院,石油工业部石油工业设计院,煤炭工业部选煤研究设计院等二十多个单位。夜大学为了适应他们的工作需要,设立了热能动力装置、电站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三个专业。
夜大学的发展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首先碰到的困难就是师资缺乏,北京很多高等学校的教师也不多,又加上各校为了保证教师的六分之五的研究时间,业余时间也控制得比较严格。这就给聘请师资造成了困难。经过学校的努力和高等教育部的协助,特别是友邻高等学校的支援,请到了北京林学院王绍颜教授担任“高等数学”课,又请到北京工业学院孙振涛教授讲授“普通化学”课。在开学后的第一学期,就开设了这两门课,但是这两门课程是专业课的基础,学好这两门课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关键。要学好普通化学课程只靠课堂讲授是非常不够的,一定要有实验。实验室从那儿来呢?这又是一个难题。后来北京师范大学借给了一个实验室,才解决了这个困难。
夜大学规定每周有四个晚上是上课时间,六年半毕业,毕业生基本上要达到正规大学毕业生的水平。这样长的时间,这样严格的要求,对每个学员来说都是一场考验。事实证明,绝大部分学员是经得起考验的,流动性很小,都能坚持学习。在今年新招收的学员中,有些学员的机关住在清河,每天上课要跑二十多里地,无论刮风下雨,从来没有无故旷课的。北京电力设计分院的学员王振安在南苑区工地做设计代表工作,从南苑到北郊有几十里的路程,每天骑自行车坚持上课,学习成绩是九十四点五分,在学期结束时,获得了成绩优秀和勤学双奖。在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二年级学习的王大生是电力设计分院的助理技术员,在平时他能利用点滴的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就是星期日也不轻意放过。有时因工作需要到外地去,他就利用乘火车的时间做习题课。由于他能很好利用业余时间,所以在学期结束时获得了学习优秀奖。王大生很谦虚地告诉我,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领导上的支持分不开的。每逢出差回来,领导上就给时间补课,考试前给三天到七天的时间复习功课,有这样优越的学习条件,怎能不好好学习啊!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专业二年级学员王霞薇告诉我,她在去年考取了北京业余动力学院,不久就要生产了。但她在临生产前的两小时还坚持学习,生产后,她一直耽心怕误了功课,在产后二十多天就要求上课。她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马上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为了照顾她的身体健康就派一位先生到她家补课。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她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像这些学习上的动人事迹并不是个别的。我们相信,不久,他们将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生力军。(附图片)
北京业余动力学院一年级学生在上数学辅导课,教师在进行辅导工作。
本报记者 纳一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