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不要甩包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1-29
第4版()
专栏:

不要甩包袱 穆迢
现在,许多机关企业都在紧缩机构、下放干部。多数的机关真正地紧缩了机构,把一些需要在劳动中受锻炼的干部下放到农村中去。这样,不仅这些下放干部的思想会得到改造和提高,而且,也会给农村里增加一批有文化的劳动力,更快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可是,有的机关企业却不是这样,而是将一些自认为是“包袱”的干部趁机“下放”,表面上好像也是让这些干部下去“锻炼”,实际上却真的是像“包袱”一样地将他们甩出去。
比如:北京市第二机床厂下放到马家堡乡的女干部中,有八个人都带着吃奶的孩子,有一个人是怀孩子七、八个月的孕妇。这些人下放到农村以后,由于孩子的牵累,很难参加劳动。相反的,农业社还要分心来关照她们。
再比如:据北京南苑区委了解,在下放到这个区各乡的干部中,有长期病号一百二十七人,年老体衰不能劳动的二十九人。如电力工业部基建局下放到广德庄的一百五十九名干部中,患肺结核者十五人,有一人还在大口吐血;另外,还有三个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本不能参加生产。
上述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已经北京市有关机关检查并且开始纠正,但是其他地方类似的机关、企业还有一些,他们的具体情况虽然各有差别,但在“甩包袱”这一点上,却是大同小异。这些机关、企业的这种做法,对他本身说来,确实可以收到“紧缩机构”之效。可是,从全面来考查一下,对于这个“效”就不能不有所怀疑了。就拿上面所举两个例子来看,固然,本单位的“机构”真的是“紧缩”了,可是,马家堡农业社和红星集体农庄的非生产人员却大大地增加了。这不是真正的紧缩机构,更不是真正的下放干部去锻炼,恰当的说法,就是将自己认为是“包袱”的人转嫁到农业社身上。
其实,对于这些有孩子拖累的女干部或者年老的干部,绝不能看作是“包袱”。他们现在虽然不能参加农业生产,但有的可以做别的工作,有的可以参加家务劳动。现在,紧缩机构、下放干部正在继续进行,必须贯彻妥善安排、负责到底的方针,一定不要采取“甩”出去的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