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阅读
  • 0回复

工业生产计划的积极性和可靠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01
第3版()
专栏:

工业生产计划的积极性和可靠性
  门晋如
在确定工业生产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积极因素和生产上的巨大潜力,使生产计划具有先进的动员作用,注意到计划的积极性;同时,也必须把生产计划放在现实的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注意到计划的可靠性。这是确定计划的基本原则。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计划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原则制定的。但是,不容否认,在过去几年,尤其是1956年以后,在若干部门的部分经济工作人员中,存在着和滋长着一种片面地强调计划的可靠性,而忽视和否定计划的积极性和先进性的保守倾向。他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如何防止冒进和压缩过高的生产指标上,而对于如何动员生产上的潜力来克服困难、积极增产,却注意得很少。
保守思想种种
这些经济工作人员,常常用各种理由来为这种保守倾向辩护。
例如,有人认为在确定消费品的生产计划时,主要的应该是防止冒进倾向。理由是:消费品大部分是依靠农产品做原料,而原料供应情况极不稳定。如果把生产计划定得低一点,原料多了,可以随时提高生产计划。这样,便利于生产的安排,下面都很欢迎。如果计划定得很高,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料不够再被迫减低生产计划,就使生产安排上发生困难,遭到下面的抵抗,使上级机关陷于被动。当然,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历年来编制年度计划控制数字的时间较早,农业收成往往尚未完全肯定,因而在确定消费品的生产控制数字时,应该更慎重一些,宁肯定得低一点,这是必要的。但是应该认识到:这只是在农业收成未确定前,编制生产计划控制数字时的一种“权宜”办法。当正式编制国家计划时,农业收成已经可以基本上肯定,这时,确定生产指标当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积极因素,使之成为积极的和先进的计划。因此,确定消费品生产计划的原则和整个工业生产计划是一样的,既要积极又要可靠。认为消费品生产计划应该更多的注意可靠性,主要应该防止冒进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还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计划应该定得低些,有意识地为企业留余地,使企业能有把握地超额完成。这样,企业为了超额完成计划,生产积极性就更高了。相反的,如果指标定得太高,企业职工感到无法超过,生产积极性就会降低。依据这种观点,把明明可以达到的指标故意降低,以便企业可以毫不费力地超过,这种计划当然是保守的消极的计划,不可能推动企业去深入地发掘潜在能力。企业会躺在这种落后的计划上面而日益松懈下去,削弱了对改善经济管理工作的努力。据辽宁省委工业部反映的材料,许多厂、矿的领导干部都表示国家对企业要求得严格一些,计划定得积极一些,对推动企业的进步是有利的。
还有的同志耽心,如果把某些原材料工业的生产计划定高了,把产量列入了分配资源中;但执行结果完不成生产计划,就会影响物资供应的平衡。因此他们宁肯把生产计划定得低些,以避免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漏洞。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各部门生产计划执行的结果都会有两种可能,或者完成和超过,或者完不成。因此物资分配计划必须经常保持一定的储备和机动数量来进行调剂。事实上物资供应计划中都有期末库存、当年准备、国家储备等项目。列在这些项目中的物资都可以进行临时调剂。因此这些同志所耽心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害怕生产计划完不成影响物资供应计划,因而有意识地压缩生产计划,一定会使生产计划保守落后,会造成某些物资供应的人为紧张,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经济活动,使本来可办的事也不能办了。这与中央提出的多快好省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还有的同志散布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论调:“何必因为几千吨铜,几十万吨煤……而和生产部门争论不休呢?反正定高了不等于企业生产多了;即使定低点,企业是共产党员领导的,也不会故意减少生产。”他们主张随便订个数字就行了。这是一种腐朽的自由主义观点,是对于国家计划的取消主义态度。照这样说,何必要国家计划呢?让一切都随着事物的客观进程去自流发展就算了!
由上述种种可以看到,清除各色各样的保守观点,统一计划思想,是提高经济计划的质量,从而促进经济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巨大的潜力
我们强调计划的积极性,反对计划工作上的保守倾向,决不仅仅是从一般理论上提出的,而是从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出发的。这就是:在我国的工业生产方面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不断地发掘这些潜力,就可以促进生产迅速的发展。
就我国目前情况说,生产潜力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第一是充分发掘和利用新的原料资源。我国消费资料的生产,由于原料不足,增长很慢,必须找寻与利用新的原料资源来补充农业原料的不足。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努力,已经发现了多种多样的原料资源。在纺织工业方面,目前已经发现有十种以上的动植物纤维,可以研究作为纺织的原料。例如柞蚕丝就是一种很重要的纺织原料。根据初步调查,全国适于放养柞蚕的柞林面积有二千八百万亩,而目前实际放养面积只有一千四百万亩。1956年柞蚕茧的实际产量,还远低于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棉子绒也是一项重要资源。根据初步调查,棉子重量为籽棉重量的63%,而每一百斤棉子平均可剥短绒七点五斤,照全国三千万担棉花产量计算,棉子绒大约有三百八十万担。棉子绒可以纺粗纱,可以做绒衣,也可做人造纤维的原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今年各地已开始大量安装剥绒设备进行生产。在麻纺织方面,也发现许多尚未利用的大量原料资源。例如棉秆皮,经过试验已证明可以与黄麻混纺。估计全国棉秆皮有九百万担左右。近几年来,由于黄麻供应不足,麻袋产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但遗憾的是,纺织部门对棉秆皮至今仍未很好地加以利用。此外,科学院在西北各省发现大量的野生麻,纤维很好,可以纺很高级的织品,估计全国产量在一百五十万担左右,尚待加以利用。没有充分利用的纤维原料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相信在科学机关和经济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纤维原料的领域必将日益扩大。
在皮革工业方面,合理利用猪皮是个重要问题。目前皮革制品,不论出口的或内销的都不能满足需要;但国内大量的猪皮,绝大部分还没有被利用。今年全国宰猪七千万头左右,如果全部剥皮并做成皮革制品,产值可达到二十五亿至二十八亿元左右,但是目前只有2%左右的猪是剥皮的,其余的猪皮都连肉一起卖给消费者了。由于猪皮食用价值较低,实际上大部分是被浪费了。从价格上看,猪皮当肉卖给消费者,每张皮不过八元左右,制成皮革制品的价格就可达三十五到四十元。今年预计全国猪的剥皮率为2%—3%,但是有的地区,如山东省的剥皮率已达50%以上。由此可见,猪皮的潜力多么大了。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多剥猪皮,已成为彻底解决皮革原料不足的一个关键。
在食品工业方面,充分利用野生植物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五办召开的全国山区商业工作会议提供的材料,估计全国野生橡子产量约有二十七亿斤。橡子可以酿酒,只要利用三分之一,就可以全部代替目前用于酿酒的粮食。此外还有很多未被利用的植物资源。
从以上所述就可以看出,积极发掘和利用潜在的资源,就可以加速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第二是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有些人认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设备潜力已经基本上发挥出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潜力就很小了。当然,任何企业的设备能力都有一个客观的最高限度,已往设备能力发挥得愈充分,可以继续发掘的潜力也就愈小。但是,由于生产技术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由于根据新技术不断采取技术措施,不断改进原有设备,所以,设备能力还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永远不可能走到
“潜力挖尽,窍门找光”的绝境的。例如,炼铁设备能力的利用率,1952年每立方公尺高炉容积每昼夜产铁一吨左右,今年预计可达到一点三吨左右;炼钢炉(平炉)每平方公尺炉床面积每昼夜的产钢量,1952年只有四点七八吨,1957年提高到六点六七吨。但是,我们决不能认为钢铁设备能力不能再提高了。根据技术人员的估计,在炼铁方面,如果提高鼓风温度,采用高压炉顶和其他一些先进经验,生产能力可以再提高10%以上。在炼钢方面,如果采用氧气炼钢的方法或者改用新的耐火材料做炉顶,生产能力至少可提高20%以上。几年来生产实践证明了,只要把工人和技术人员发动起来,就可以不断创造出新的经验,从而不断的提高设备能力。因此,在计划中必须充分估计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的巨大意义,充分估计到人的能动作用,否则就会陷入保守主义的泥坑。
我们还应该看到新建企业的巨大潜力。我国每年都有许多新建成的企业投入生产,这些企业的生产要经过相当的时间才达到设计的水平,采取措施缩短达到设计能力的时间,就可提高生产能力。同时,这些企业的设计能力一般都留有保险系数,经验证明可以在很大的幅度上超过设计的生产水平。以煤炭工业为例。依照计划上的惯例,一百五十万吨的机械化新立井,要经过四年左右,才能达到设计能力。投入生产的第一年生产能力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15%。但据若干矿井的工作人员反映,实际上只要两三年就可达到设计能力。苏联为我国设计的矿井,生产能力都是按每年生产三百天计算的,我们的实际生产时间为三百五十一天,可见超过设计能力是十分肯定的。
第三是节约原料。 由于我国进行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物资供应的紧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节约物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许多工业部门的生产受到原料不足的限制。因此,节约原料就等于增加生产。首先应该指出森林工业。由于各种原因,森林工业中木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据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的初步调查,今年生产任务为二百八十万立方公尺,但弃置的木材(包括小径木,枝桠、伐根等)达一百三十三万立方公尺。这些木材很大一部分可以做工业原料。这种现象在全国林区都有。在木材加工方面,一般出材率仅为70%左右,板条板皮大约有20%左右。它们是很好的造纸原料,但大都被烧掉了。因此,提高运出木材的运出率和利用率,减少木材的浪费具有重大的意义。
机械工业节约金属原料的潜力是很大的。例如北京机床一厂,生产万能铣床每台用料三千八百八十公斤,而齐齐哈尔机床厂生产同样的产品每台用料达四千三百九十六公斤。只要改进工艺过程,降低切削率,就可以大量节省原料。有许多机械设备,性能一样,重量相差却十分悬殊,有的甚至相差几倍。因此,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改进,节约金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四,在采掘工业中,提高工人的出勤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增加生产的重要途径。最近几年煤矿生产工人出勤率逐年下降,1955年出勤率达到92.32%,1956年为89.79%,1957年最高的一月(5月份)才只有87.4%。由于出勤率低,井下生产不正常,使采煤量大大降低。如果今年生产工人出勤率达到1955年的水平,就可以增加二百十八万个工作日,在其他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增产原煤二百五十万吨以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一切条件来达到最高的出勤率。问题的关键在于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全民性的整风运动,提高工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某些不完全符合按劳取酬原则的工资奖励制度,也会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五、正确地安排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恰当地处理生产与储备的关系,也可以促进生产潜力的发挥和生产的正常增长。过去几年,我们的国家计划对生产与需要的安排,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我们在考虑生产与需要的平衡时,往往只看到当年,缺乏瞻前顾后的比较长远的观点。例如1955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重要物资:煤炭、木材、生铁、钢材、水泥等等,都超过了需要。当时部分经济工作人员认为:与其生产出来“积压”在仓库里,占用流动资金,不如停止或减少生产,而没有考虑今后的需要,没有考虑储备。因此,1955年有若干主要产品的产量被压缩了。今天看来,这是一个教训。如果在1955年我们能更多地生产一些重要物资,储备起来,那么,不但1955年的生产不致于那样收缩,而且1956年生产高潮到来后所产生的物资供应的紧张局面,也可以大大缓和,并使1957年的生产能更好地进行。目前在计划工作人员中,仍然有人只顾当年需要,只要生产超过了当年需要量(那怕是今后国家十分需要的物资),就主张压缩生产指标。我认为,生铁、钢材、煤炭等重要物资,任何时候都应该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积极生产。当然,在另一方面过分的不适当的强调储备也是不经济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这样说:工业生产上的潜在力量是很大的,不仅现在有潜力,今后长时期内还有潜力。我们的经济计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积极因素,必须具有先进的动员作用,推动和组织人们为发掘潜力增加生产而斗争。计划机关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发现新的潜力,促进生产的进步和发展,而绝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控制生产”“防止冒进”压缩“过高的”生产指标上,当然这绝不是说要离开现实的经济条件而陷入空想主义的泥坑里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