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水·蚕丝·友情——乌兹别克斯坦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02
第5版()
专栏:兄弟国家风物

  水·蚕丝·友情
——乌兹别克斯坦二三事
张擎
不久以前,我访问了因盛产棉花而被誉为“白金之国”的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它的美丽的传说、淳朴的习俗和真挚的友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里天气燥热,在过去,水是异常珍贵的,因此人们常拿它来比喻永恒的友谊和坚贞的爱情。有一个关于爱情和水的神话,反映了古代中国和中亚的友好传统。
据说从前中国有个青年王子名叫法汉德,根据神的启示,到中亚细亚去寻访一位美丽的姑娘。他在无边的沙漠和草原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遇到了天仙般的石琳女王。女王正因为无法把水引进她的国土而万分苦恼。法汉德率领女王的臣民,修了一条长长的运河,给草原和沙漠带来了生命。久为干旱所苦的人们都感激中国王子,女王石琳也爱上了这位开河的少年。十五世纪乌兹别克斯坦的伟大诗人诺瓦伊,曾把这个传说写在他不朽的诗篇里。
世世代代同干旱作斗争的乌兹别克人民,在苏维埃政权年代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现在,无数条河渠哺育着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乌兹别克共和国的棉花产量占全苏联的三分之二。1913年它只产棉五十一万八千吨,今年它保证要交给祖国三百万吨棉花。
但是,至今还有些习俗表现了乌兹别克人对于水的深厚感情。这里有句俗语:五月的尘土可以埋人。但是在从前,谁也舍不得用水泼地,只有在八月瓜节的时候,人们一边吃甜瓜,一边洒几碗水在地上,聊表自己的心意。现在尘土已不像过去那样猖狂肆虐,可是每逢八月,家家户户照例要过瓜节,大桶的水泼到街上,沿路汇成小河,孩子们就在水边尽情地嬉戏。
乌兹别克斯坦的男人喜欢坐茶馆。我也常到茶馆去坐。我发现本地人倒茶时,每次只倒一点点,浅浅地刚盖着碗底。一位老人告诉我,这是从前遗留下来的习惯,那时水是异常珍贵的。现在所以还是这样,倒不是因为缺水,而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乌兹别克共和国的养蚕业也很有名,蚕丝产量占全苏联的一半。在共和国东部,在富饶的费尔干平原上,我访问了一些养蚕的集体农民的家庭。
初夏的费尔干平原是十分美丽的。棉芽、桑林和苜蓿把大地染成一片翠绿。田野上妇女们的红色绸衫映着五月的阳光,就像盛开在绿色原野上的火红花朵。
据说在沙皇时代,乌兹别克斯坦的蚕丝大部分运销法国或意大利。妇女们大都是粗衣布服,要穿绸料,就得出高价买外国货。现在,蚕丝就在当地工厂织成了漂亮的绸缎,价钱比棉布贵不了多少。养蚕人家的妇女们大都穿着大红大绿的绸衫,上面织着云字花纹,外面套着黑色小坎肩。老人们笑着说:“十月革命把我们乌兹别克斯坦的女人打扮得更漂亮了。”
人们对养蚕是很重视的。天气热了,很多集体农庄庄员的院子里都搭着一丈来高的凉棚,人们晚上就在凉棚下睡觉,同时也是为了把屋子腾出来养蚕。在屋子里,蚕在分成两、三层的木架上吃着桑叶,架上挂着温度表,水银柱的顶端总是停留在二十三度上下。
当我向费尔干平原告别的时候,一位集体农庄女主席送给我一件乌兹别克式的软缎红衫,同时讲了一个流传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故事:古代中国一位公主嫁给了乌兹别克王,几千匹绸缎是她的嫁妆。公主把它分给了人民。人们为了永远能够穿到漂亮衣服,就开始养蚕了……。
“如果说这是礼物的话,那末它是送给中国人民的,感谢他们把养蚕业传给了我们。”
我紧紧地拥抱她,为了那珍贵的礼物所代表的无限深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