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数字背后的“真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04
第4版()
专栏:

  数字背后的“真像”
高教部在整风第三阶段,据说有十七位司长参加了鸣放。怎样鸣放的呢?一位司长在主持本单位鸣放座谈会时,说了几句开会词,这就算“鸣放”了;另一位司长在一张有若干人签名的拥护干部下放的大字报上签了名,这也算“鸣放”了。诸如此类。当然,也有些司长确乎对三大主义提出了批评意见。
在评价某一个单位鸣放情况的时候,多少人参加鸣放的数字是一种根据,因为可以从这里看到广度。但是,仅看数字是不够的,因为其中可能有假象,因此也需要看深度,看鸣放的内容,看重大问题是否揭露了,三大主义是否已经受到群众毫无顾虑的揭发。
鸣放如此,整改也如此。改的数字多少是一种标准,改的内容也是一种标准。数字不小,但有些应改的而未改,这也不能算改得好,表面看来是改了实际并未改,就更不好。
要数量也要质量。数字重要,内容更重要。否则,一味追求数字而不顾内容,就会成为形式主义的爱好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