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文化上山下乡 锻炼文化队伍 文化部精简机构下放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05
第7版()
专栏:

  文化上山下乡 锻炼文化队伍
  文化部精简机构下放干部
本报讯 4日晚上,文化部召开了一个八千人的大会,由文化部副部长张致祥做了关于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的报告。
张致祥在报告中说,在整风的第三阶段,许多同志对文化部及其所属单位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现象和官僚主义作风,提出了一万三千多条意见,不少同志提出了精简机构、紧缩编制的建议,并且提出下乡上山参加劳动的申请,这是很好的。
他说,文化部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确实是一个比较普遍和严重的问题。如文化部劳动工资司有不少干部无事可做;不少出版社的编辑人员不到出版社人员的一半;有些艺术团体,演员多,演出少;有些艺术学校的教职员和学生的比例是1∶1.2,有些教员每月只领薪水,不教课。他说,这种现象是极不合理的,是人的劳动力的很大浪费。
他指出,文化部的各级领导对精简机构要拿出革命的果断的决心,要发动群众,在群众的批评监督下面改正这些缺点,特别重要的是,我们今后要提倡领导干部亲自动手的作风。他说,这次的精简机构,下放干部,是克服文化部领导上官僚主义,支援农业生产,锻炼干部的很重要的步骤。
张致祥在谈了这次精简机构,下放干部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实现这个口号的条件以后,接着批判了许多干部只能脱离生产不能参加生产,只愿在城市,不愿上山下乡的错误思想。他还提出,这次下放干部,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支援,而且还是使文化上山下乡,对农村的文化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号召大家要把下放地区,看成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基地,大大开展这些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来锻炼我们的文化队伍。
他指出,文化部和所属单位的各级领导要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决不允许有卸包袱的思想,首先要把好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好干部下放,决不能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出发。他说,目前有些领导干部有一种“惜才”观点,而这种“惜才”观点,实际上就是“只专不红”的思想在干部下放问题上的反映,必须克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