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05
第8版()
专栏:

  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戈军
下放到北京郊区的干部,早的已三个多月,短的也快一个月了。他们同农业社的社员们同吃同住,共同劳动,完全打成了一片。有些人本来吃不惯粗粮的,现在经过一个短时期已经习惯了。窝窝头、玉米面贴饼、煮疙瘩、山芋,成为他们经常的主食;熬白菜、咸萝卜的副食,也被他们喜上了。
这些下放干部原来在机关,每月要吃十几、二十元,现在都省着吃,以免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差太远。有些同志自己集体烧饭,每月只要七、八元就够了,有的特别俭省的每月只吃六元。吃的钱虽然少,可是饭吃的倒挺香,饭量也大大地增加了,原来失眠的不失眠了,原来挑不动的担子,现在也挑得动了。
农民省吃俭用、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给下放干部很大教育;下放干部学习农民省吃俭用、艰苦朴素的作风,也给农民带来了极好的印象。
下放干部热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愿参加支援农业战线,都是有吃苦的准备和决心的,但个别的人想吃得好一些的思想是有的。譬如有的干部下去时带了面包黄油抹了吃,有的带了挂面自己在房里生火下,有的还蒸了半袋馒头,挂在墙上,以备不时之需。农民对于这些带了干粮下去吃的人,自然是另眼看待,敬而远之的,在一同下放的同志中也显得很特殊。因此很容易造成下放干部和农民之间的距离,甚至也造成了下放干部相互之间的疏远。
和农民同吃同住,共同劳动,在劳动中改造自己,这是下放干部应该达到的要求和目的。可是,像带面包黄油、挂面、馒头这样的同志,在养成省吃俭用、艰苦朴素的作风方面,是缺乏决心和信心的,至于在锻炼自己胃口方面,在改变自己生活习惯方面,也是有退一步的想法的。
这种不愿与农民同甘苦共呼吸的脱离群众的作法,岂不是与改造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驰?既有下农村的巨大决心,那么克服区区生活上的问题,应该是不困难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