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少数民族工人的队伍在成长中——访少数民族代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07
第3版()
专栏:

  少数民族工人的队伍在成长中
  ——访少数民族代表——
  本报记者 叶剑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还居住着五十个以上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人口虽然只有三千五百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可是居住的地方却占了全国总面积的60%。在反动统治的年代里,他们受尽了压迫和摧残。解放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建国以来,到1956年,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建成了四百二十三个现代工矿企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相继建成了一百多个有相当规模的钢铁、机器制造、纺织、缫丝、皮毛等工业企业。内蒙古刚成立自治区的时候,只有不到六十个作坊,勉强称为近代工业的只有几处设备破旧的小发电厂和一所毛织厂。现在现代化的工厂一个接一个地建立起来了。规模宏大的包头钢铁联合企业,正在加紧建设。桂西僮族自治州去年新建扩建了四十多个厂矿,目前,正在建设一座年产八千到一万两黄金的田阳金矿厂。在四川,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地上,几座奶品加工厂、发电厂和煤矿也正在修建和准备修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工业产值,已占到自治州工农业总产值的76%。正在进行的空前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更预示着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光辉远景。从1952年开始,先后有九十多个地质勘探队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查勘。据已经取得的地质资料证实,在少数民族地区有藏量极为丰富的铁矿,有溢流地下的石油海,有取之不尽的煤层,还有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非金属矿和水力资源,真是应有尽有。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一支少数民族的工人队伍已经形成。现在,这支队伍虽然只有十六万人,可是,这件显明的事实却告诉了我们: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逐步走上先进民族的行列,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局面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就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蒸蒸日上,少数民族工人的队伍迅速成长壮大的时刻,我访问了来自祖国边疆出席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
新疆自治区维吾尔族代表、自治区工会副主席乌守洛夫的谈话,像诗一样燃起了人们的希望和理想。他说,新疆各族人民是善于骑马的,解放后,民族工人成长的速度就像快马加鞭一样,不是几倍、几十倍,而是成百倍的。反动统治时期,全区的少数民族工人还不足五百人;现在已经发展到十二万五千多人;明年将发展到十五万多人。拿南疆的主要城市喀什市来说,解放前没有一个二十人集中在一起生产的厂子。现在,这里有了水力发电站,全市拥有数千名产业工人。北疆的伊犁,在鼎盛时期,也只有一个近百人的皮革厂,现在百人以上的厂子就有好几个。全区成立了三个州工会,三个市工会,十六个县工会,十四个产业工会……
我国少数民族的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他们用坚忍的双手,用火热的心情,积极地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内蒙古代表团里有一位蒙族姑娘叫莫德格,她是呼伦贝尔盟特尼河国营牧场的一个挤奶工人。她一走进牧场,她的优异的生产成绩就被记载在牧场的光荣榜上。冬天,大雪封闭了草原,奶牛因缺乏饲料开始死亡。这个十四岁就给牧主放牛放羊的姑娘,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的日子里,从一尺半深的雪堆子中间挖出草来。草虽有了,奶牛连饿带冻躺在地上爬不起来绞草吃。这时她就想了个办法,给它们煮玉米粥吃。一天喂三遍、饮三遍。别人管理十七条牛,她却管理了三十八条。这许多牛,不仅没有一头死亡,相反的还获得了七成膘。她饲养的奶牛,由一天挤二十公斤奶提高到二百八十公斤。刚进牧场,企业是新办的,设备很差,牛棚没有墙壁。冬天,草原上的风像尖刀一样刮得人直抖索。她每天要工作十个小时,牛棚又分散,往返要走几十里路才能挤完一趟奶。她的手冻破了,生了疮,出了脓,可是她没叫一声苦。她常对人说:“我是一个普通的牧羊姑娘,今天能够参加社会主义的国营牧场工作,为社会主义出一分力,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什么。”这几句朴素的言语,充分地反映了各族人民热情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心愿。
各族人民热情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结果,首先是本民族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出席大会的云南省彝族代表普长亮的谈话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普长亮今年二十六岁,家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龙武县二区落水洞乡。1952年当他二十一岁的时候,他由一个少数民族的农民变成一个少数民族自己的工人了。
这是一个心境舒畅的小伙子。他讲了云南的冬天,也讲了那里的春天。“就在这四季如春的地方,”他说:“党和国家帮助我们办了许多工厂,我们小小的龙武县城也办了铁工厂,我就是这个铁工厂的锤工。”
提起小城镇的铁工厂,人们想像得到那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带有手工操作的小厂子,可是,普长亮谈起来,这件事的意义,却非同小可。
“我们祖国有个鞍钢,彝族人民把它看成是一颗掌上的珍珠。龙武铁工厂只有一百多个工人,比比鞍钢,就像用一粒稻米去比一只大象。小虽小,那里的各族人民,却把它看成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他怕我不能领会他的意思,又反反复复地说了许多情况。
根据他的解释,这个小小的铁工厂应当叫做学校,应当叫做各族人民的聚宝盆。过去,别说年青人,就是七八十的老年人也没见过龙武有过一个工厂。那时候,大山地区的各族同胞,受尽了商人的剥削。买一根针要七、八斤米,换一把锄头要七、八斗。姑娘们把竹片削细了缝衣服,小伙子们在大山里砍倒了大树,用火烧去枝叶,再把树干烧得细细的,就这样做成犁、耙等农具。解放后情况虽然好多了,但从老远的地方把物资运进山区,在交通不便的条件下,缺农具依旧是各族人民的一大困难。自从龙武办了铁工厂,情况大大地变了。他们不仅可以在供销社里挑选各式的犁铧和锄头,而且这些东西,还是本族工人亲手做的哩。
普长亮说,他刚进厂的时候,一句汉语不会说,一个汉字不会写。经过了五年,他的汉语程度已经快相当于高小毕业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规定的六百九十四个重点建设项目,就有四百七十二个项目分布在内地和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要结束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在召唤着我们。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内,少数民族工人的队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