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语拼音字母的总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1
第7版()
专栏:

  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汉语拼音字母的总结
  吴玉章 黎锦熙
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布了。这是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套拼音字母的公布和它今后在广大群众中的推行,将在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广大领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我国人民为汉语创造拼音字母,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中国文字改革运动史上的所谓“切音字运动”时期,当时的爱国人士纷纷提倡文字改革,创制拼音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有卢戆章的“切音新字”(1892年),蔡锡勇的“传音快字”(1896年),沈学的“盛世元音”(1896年),王炳耀的“拼音字谱”(1896年),王照的“官话字母”(1900年),劳乃宣的“合声简字”(1905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
(1906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1908年)。清末的切音字从字母的形式上可以大别为两个流派:一派主张采用拉丁字母,一派主张自造新字;后者又可分为“速记系”、“假名系”、“篆文系”、“草书系”、“象数系”等小系。切音字中,王照和劳乃宣的方案当时曾经在一部分地区得到传播。辛亥革命之后,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制定了“注音字母”,至1918年由当时的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的产生是汉字标音法的一大进步,它曾经在小学、中学普遍推广(目前的小学语文课本,因拼音方案尚未确定,亦用它给汉字注音),对于帮助识字和“统一国语”有过很大的贡献。1926年产生了由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的“国语罗马字”,至1928年由当时南京的大学院正式公布。接着,1931年产生了由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中国人自己创制的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大大超越了它们之前的各种同类方案,包括西洋传教士制订的各种方言罗马字、流行很广的威妥玛式方案,邮政式方案在内。如果说国语罗马字的缺点是标示声调的办法过繁,那末拉丁化新文字的缺点就是过简:完全不标声调。拉丁化新文字曾经在居住苏联远东边疆的华侨中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和敌后解放区中推行试用过。
现在由国务院公布的这个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可以说就是六十年来前人经验的总结。我们之所以采用拉丁字母,没有就沿用注音字母,也没有自创一套新字,是因为拉丁字母是目前国际间使用得最广泛的字母。在全世界范围内,用拉丁字母的人数在六万万以上,因此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就大大有利于与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1906年,“江苏新字母”的创案人朱文熊就说过:“与其造世界未有之新字,不如采用世界所通行之字母。”这句话至今还是正确的。至于跟历史上各种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无论是国语罗马字或者拉丁化新文字)比较起来,现在这个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确实是后来居上。这个草案继承了以前各种方案的优良传统,同时竭力避免了它们的缺点。草案以b,d,g表示清辅音“玻、得、哥”,正是接受了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共同的优良传统。草案也继承了拉丁化新文字的另一个显著优点,即舌尖后音zh,ch,sh(知、蚩、诗)和舌尖前音z,c,s(资、雌、思)两两相对,系统整齐,同时又规定了它们的韵母。在标调办法上,草案避免了国语罗马字的条例过繁的缺点,而接受了注音字母的标调符号。总起来说,这个草案确实比六十年来的任何一个方案都要更加完善。而对于现在社会上还在流行的几种习惯拼法来说,这个草案跟它们也都还比较接近。自从1956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个草案以来,曾经经过全国各方面人士的广泛讨论,复经国务院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的反复审议和多次修订,最后由国务院通过公布,并且决定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讨论批准。在近两年来的讨论中,各方面人士从各个角度对拼音方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不同的要求,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审订委员会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对原草案作了修改。但是应该承认,要在一个方案里同时满足各方面的所有的不同要求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个草案也就不可能使每一个人都感到同样满意。但是目前这个草案确实反映了参加讨论的人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我们认为这个草案是比较妥善可行的。我们希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下次会议能够予以批准,以满足全国各方面对于拼音方案的迫切需要。
这个草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后,我们认为应该在以下各个方面逐步推行和使用。
第一,在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教学拼音字母。我们希望,1958年秋季的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采用这套拼音字母来给生字注音。估计至1958年秋季,全国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还来不及全部学会拼音字母,因此可以有重点地教学,到1959年再逐步普及。全国的中学和师范学校一年级,从1958年秋季起可以普遍教学拼音字母。
第二,在城市和普通话区域农村成人教育中教学拼音字母,帮助扫盲识字。我们希望,教育部门从明年起即加紧训练骨干,使业余教育和扫盲工作的干部,城市业余学校教师和扫盲教师学会拼音字母,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工厂和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试点。从1959年起首先在普通话区域的几个城市和几个县重点试教,逐步做到全国青壮年和中小学生都学会拼音字母。
第三,在出版和翻译方面推行拼音字母。在出版方面应该大量供应拼音字母的各种教学用书、图表和参考用书,并且着手编印注音汉字和汉字拼音对照的出版物。汉字字典应该采用拼音字母注音和检字。通俗读物和连环图画可以逐步推行以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为了便于注音,希望出版部门及早刻制注音汉字铜模。在外文出版物、通讯社对外广播,对外邮电和外交文件中所用关于中国人名地名的拉丁字母译音,现在因为沿用旧式拼法,很不合理,应该考虑改用新的拼音方案。
第四,在电报上试用拼音字母。东北铁路电报采用拉丁字母已有多年,过去因为拼音方案尚未定案,所以没有在全国铁路上推广。我们希望邮电部门研究这个问题,及早编制拼音汉字电码,先行试点,待收到成效后逐步推行。
第五、在公共场所推行拼音字母。铁路、公路的站牌,城市街道的路牌,车站、码头、医院、银行、邮局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汉字书写的牌子,可以加注拼音字母。报刊的报头和机关团体的牌子,也可以提倡逐步加注拼音。
第六、用拼音字母帮助兄弟民族和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兄弟民族和外国人通过拼音字母学习汉语和汉字,有极大的便利。应该用拼音字母编印汉语课本、字典和读物,供他们应用。
第七、汉语拼音方案可以用作兄弟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今后兄弟民族创制或改革自己的民族文字,我们认为原则上应该采用拉丁字母,并且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共同的基础,在字母的读音和用法上尽量一致,以便于互相学习和沟通。
第八、语文工作者应该对拼音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方案公布后,语文工作者还需要对拼音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使它在实践中更趋完善。例如教学程序和方法、标调方法、词的连写、外来语的译音、方言的注音等等,都需要用这套字母作为工具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我们以为,这些就是汉语拼音方案确定之后首先应该进行的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