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动脑筋想办法突破新定额 应忠发代表(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技师)发言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2
第3版()
专栏:

  动脑筋想办法突破新定额
应忠发代表(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技师)发言摘要
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刚解放时是一家破烂的纺织机械零件修配厂,当时只能做些一般的零件,国民党反动派曾经想要这个厂制造一万二千枚老式锭子,花了二年多时间,还是做不成功,年年亏本,但这个厂子一到工人阶级手里,就翻了个身,当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厂已经变成一个大量出产精纺机的制造厂了。我们制造的精纺机,在国际展览会上展出过并博得好评。除了棉纺机以外,我厂还制造了拈丝机、并丝机,现在又设计成功精毛纺机,预计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正式投入生产。
记得在1953年,祖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我被推选为工会小组长。这个小组原来是陆阿狗小组,是全厂的先进旗帜。当时正碰上工会号召每个人根据作业计划订出个人保证条件。这是一件新的事情,有的工人思想不通,认为“订什么计划,没有作业计划不是也生产得蛮好吗?”新的事情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我和小组里的积极分子商量以后,就分别向全组同志宣传作业计划的重要意义。再同工长研究,根据各个组员的特长重新调配了工作。请团小组长重点培养了一个女工(团员)先订出个人保证的样板,在小组会上介绍,这样就推动了全小组。于是,我们的小组就开始按作业计划有节奏地进行生产了。
在1953年的第四季度,车间交给我们的任务比第三季度增加了30%,即要增加四百五十个工作日。全组四十二人,每人要增加十多工,要完成这些任务,光拼体力是不行的。我们想起中华全国总工会所指出的:注意提高技术、改进技术、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大家动脑筋、找窍门的方向,可是许多人总觉得哪里有那样多的窍门呢?或者是认为窍门在上一季度已经找光了。我就请工会的同志来讲王崇伦的故事后,大家提出了要向王崇伦学习,表示一定要完成增产节约的任务,并向全厂各小组和兄弟厂提出了友谊的挑战。我呢?我是一个工会小组长,记得苏联的优秀工会小组长吉莫什娜讲过:“要知道,我是工会小组长,必须在劳动中起模范作用,要别人达到高度的指标,自己落在后面行吗?!”当然不行!我严格要求自己,要以实际行动来带动大家。我是一个钳工,每天修配修配工具,从何着手动脑筋呢?我想起了陆阿狗同志说,苏联有些机器还是沙皇时代的,外壳很陈旧,但机件内脏却不断革新,所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于是,我也想把几个冲床模子改成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我不断请教老师傅、技术员,日夜思索,终于改进了两副半自动冲模,产量各提高三倍半,并保证了质量和安全。在增产节约任务胜利完成的基础上我们修改了定额,全部零件一百三十道工序都比原来的提高了50%以上。
随着全厂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社会主义竞赛的劲头越来越高,但有些工序的劳动强度很高,如叶子板卷边工序,两只手两只脚都要同时不断动作,产品才能出来,操作的那位女工,做一会儿就要站起来敲敲腰,我想自己是工会小组长,有责任关心工人的健康,可是,想不出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后来看了苏联同志写的“钣料压制法图解”,找出几个自动打出装置的参考图样,把这些原理吸收过来,新的模子终于做成功了,不只操作的同志再不会腰酸背痛,并且产量也提高了50%。
1955年厂党委提出“提高质量、全面节约”的方针后,小组里有人认为我们都是干冲床生活的,零件小,既没有什么可以节约,质量也只能如此,即使节约一点点也弄不好了。我就同大家一起算细账:苏联对钣压制的利用率已达到75%,而我们只有52%,如果我们把每种零件落料像裁缝师傅做衣裳一样的精打细算,一定还可以提高;同时,不要以为我们零件小无所谓,实际上报废一只很小的锭胆弹簧就要一角二分,等于一碗阳春面,一点一滴,汇集起来能成大流。这个道理大家懂得后就开动了脑筋,克服操作上的困难,把大的边料移过来冲小的零件,还有一点点可用的边料也拗下来冲“华司”。小组里又组织技术讲座,并配合生产要求学习了苏联三检制的质量检验法,这就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全年报废率降低了60%,钣料利用率提高到67%,十四个月中节约钢板材料一万一千零二十公斤。
当全总号召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时,我们根据“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原则,订立了二十六份包教包学、互教互学的师徒、兄弟、姊妹合同,在很短的时间内,全组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提前了十七个月零二十二天完成了原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从劳动生产率来看,1953年1月全组制造二十五种零件,每台机床所需工时为九十二点一六小时,到1956年6月,零件增加到四十七种,每台只需三十一点六五小时,三年多来零件增加二十一种,任务年年加多,但机床设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压缩出两台冲床,支援别的小组,凡是批量大、体积小的零件,基本上都改用半自动化的模子了。
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改编了组织,我也被提升为技师。但是我仍然不愿放弃工会积极分子这个光荣称号,在生产上决心保持先进的荣誉,不甘落于别人的后面。五年中我提出并实现的合理化建议有五十件,对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起了一些作用,提高产量方面从50%、二倍到十六倍。今年国庆节前夕我与几位同志一起学习苏联伏罗多沙夫先进经验,改进无边落料冲模,提高产量三十多倍,解决了车间等工待料的关键问题。这些成绩的获得,是党的培养和鼓舞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全厂从1953年起到目前为止,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六千四百六十九件,节约价值一百四十六万零五十二元,同时推广了先进经验一百一十九件。提前了一年零九天全面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现在的细纱机已能纺六十支到八十支纱,不但可以满足国内新厂需要,而且能大量出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