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一定要下决心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2
第7版()
专栏:

  一定要下决心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
  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 黄欧东
辽宁省文学界反右派斗争已经获得很大胜利。成绩是巨大的,经验教训也是深刻的。经过这次斗争,许多作家和青年作者都深切地认识到:要彻底战胜资产阶级文艺思想,贯彻党的文艺路线,建立工人阶级的文学队伍,主要的关键在于作家和工农兵群众的结合。所以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已明确提出的:文艺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文艺界在整风的整改阶段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毛主席这一指示变为作家的具体实践。
现在辽宁地区的作家和青年作者,有一部分已经参加了劳动生产和基层工作,绝大多数的人都下决心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正在考虑和计划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已经决定改变驻会作家的方式。现有的驻会作家们,年纪较轻的都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革命工作的,他们都将去参加体力劳动。如“妇女代表”的作者孙芋和“黄花岭”的作者杨淑慧,已经决定把家搬到农村中去,在农村中安家落户,直接参加劳动生产。年纪稍长的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以前参加革命的,曾经受过较长时期的革命锻炼,大部分在延安都曾直接参加过劳动生产,他们也将下去长期参加基层工作。如马加已决定先到工厂生活一个短时期后,就搬到农村长期生活。师田手已决定去沈阳第一机械厂生活。蔡天心完成了新作品后,即到农村长期生活和工作。谢挺宇已经到阜新新丘煤矿担任部分实际工作。但是,有些同志虽然表示愿意下去,还下不了长期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的决心,内心还在犹豫,还有斗争。有些同志热情虽然高,但对于下去的重大意义却还了解不深。他们还不了解,这次到群众中去,同过去作家到群众中去“体验”生活,根本不同。
过去几年来,辽宁地区的许多作家和青年写作者也曾注意了到群众中去的问题。然而,这次反右派斗争却表明:辽宁地区文学工作者脱离群众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过去许多人到群众中去,只是以第三者的身份短时期去体验一下群众的生活,单纯地去寻找创作的材料。因此,就往往只是“走马看花”,“蜻蜓点水”地接触群众生活,而不能真正老老实实地深入群众生活。有的同志虽然名义上是较长期地担任了基层单位的职务,但事实上却很少做实际工作,他们错误地以为参加了实际工作就会影响观察生活和创作构思。于是就只能做基层单位的客人,而不能真正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这样的到群众中去,不仅不能彻底改造自己的思想,而且也不能真正熟悉和了解群众的生活。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作家、文学工作者应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并且使自己也变成一个劳动生产的参加者和组织者。
为什么作家必须要长期到群众中去?并且使自己也变成一个劳动生产的参加者和组织者呢?因为,文学作品乃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家要写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学作品,就必须真正熟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主体的工农兵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就必须具有工人阶级的立场、思想和与群众息息相通的感情。而为了达到这两方面的目的,都非要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不可。
到群众中去的主要的、第一位的目的应当是去彻底改造自己。从这次反右派斗争暴露的情况看来:由于作家和青年作者中有许多人还没经过根本改造,由于个体劳动方式和能够获得个人名利的客观条件,容易使作家受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腐蚀,再加上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和其他坏分子的影响,我们文学队伍思想不健康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这就使得不少在新社会中长大起来的青年作者和少数具有相当长时期革命资历的人,令人痛心地堕落为右派分子。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唯一的道路就是作家和青年作者们要痛下决心,到群众中去,到群众斗争的烈火中去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作家和青年作者必须了解,现在摆在许多文学工作者面前的问题,首先是要不要彻底改造自己、做个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做个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家的问题。问题既然这样尖锐地摆在文学工作者的面前,这就决定了作家必须下决心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成为群众的一分子。而不要仅仅去做客人,去做旁观者。这是有决心彻底改造自己的、有出息的作家所必须走的正确道路。
作家和青年作者长期到群众中去安家落户,是要下很大决心,要经过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的。有些知识分子在口头上承认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在口头上不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容易的。但真正彻底改变资产阶级对于劳动人民的观点,却困难得多。这种观点经常会在种种形式、种种借口下,顽强地涌现出来。例如,有些文学工作者只肯短期到群众中去,他们可以下决心短期下去吃些“苦”,可以短期“降低”自己作家的地位,但他们却下不了“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的决心。因为他们认为:作家的地位是比工农兵“高贵”得多的。这显然是不想真正改造自己的具体表现。
所以,作家和青年作者能否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这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观的一次考验。有志于将自己彻底改造成为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人,非要痛下这个决心不可。而愈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人,就愈需要下这个决心。下了这个决心,就是自己肯于决心抛弃非无产阶级的人生观的标志,这就意味着在改造自己的过程中,又前进了一大步。
社会主义文学是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们都深深地扎根于工农兵群众中间,才能坚实和蓬勃地发展起来。党这次组织作家们“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群众中去”,无疑将随着作家和青年文学工作者思想的进一步的改造,带来我们文学创作上新的繁荣。一切忠实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作家和青年文学工作者,都应该持久不懈地为给人民创作出具有高度水平的作品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