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老保育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4
第8版()
专栏:

  老保育员
  董尧
我这一次到赵庄来的时候,社里刚刚结束社会主义大辩论,社长赵大毛一看到我老远的就招手,我们握了握手,叙了叙别情,我问他:“大毛,手里拿的啥?”
大毛满神气的说:“社会主义呀!”
“什么?”
“这还假了吗?”说着他把手摊开:“呶,中央才公布的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这是咱根据草案作的三年规划。”
说着,就拿着我的行李,一股劲就跑到他家。
大毛娘赵三大娘正从北屋往外走,没注意一下子走了个顶怀。赵三大娘一看是我,连说加笑的说:“哎呀呀,今儿是哪风把你吹来了呀,这两年大娘做梦还想着你,像盼金山似的也盼不来;写信吧又不知你在哪儿;想你的这份心,一直也放不下。这一次……”
看起来赵三大娘有很多话要说,大毛忙说:“娘,你烧水去吧,老董老远路子赶来,怕渴了。”
三大娘又忙着说:“好,好,咱娘儿俩回头再说话。”
三大娘走后,我看着她的背影怔了一会。也许大毛看透了我的心事,他忙着说:“我娘变多了,村里人都说她成了另外一个人了。上天社里评选三好社员,大伙提名的第一个人就是她……”
事情就这样把我的思想拉回到1950年上去了;那时虽然这里解放快两年了,苦生活还没大变。原先我到这乡搞生产救灾;后来领导上决定我留在这里工作。赵庄这个地方,处在废黄河故道上,全是沙土地,地质十分瘠薄,过去每年总是收的粮食只够四、五个月吃的,人民生活就是糠菜半年粮。赵三大娘这个人从嫁到赵庄起,就是有名的劳动能手,四十多年一直过着缺吃无烧的苦日子,到了六十多岁还是终天上山下湖,拾柴拾草的。苦日子把三大娘的性子练的也十分暴躁,不管大小事,他非要和邻居骂仗不可。记得那年中秋前后,小雨一下就是十多天。别说群众,连乡政府也缺柴,炊事员老朱征得大毛同意,在他家柴垛上抽了一把引火柴。谁知正被赵三大娘看到。她一跳跑了出来:
“老朱,你这个黑心眼子的,我老妈子就这点东西你也看到眼里,我受民讹受了一辈子,你又依着官势来欺我,这还有我活的吗;你就杀了我吧,别这样明欺暗压的……”
她连说带骂,不管我们怎样赔礼和解释,她仍是骂不绝口,最后我们只好躲开,谁知她一连就骂了三天三宿。
后来这村群众对我说:“您怎么就戳老虎尾巴呀,她是咱村有名的‘阎王奶奶’,惹了她连入了土的老祖宗也不得安。你不知道,连庄上小孩没有不怕她的。”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敢惹她了。可是三大娘这份脾气,我一直没有忘,就是刚进门碰了个顶怀的时候,我满以为又要挨一顿苦骂。没想到大娘变了。
这天晚上,社里的副主任王兰英应我的要求,给我讲了这样一段故事:
合作社成立不久,社里为了发挥妇女劳力的劳动积极性,决定成立农忙托儿组,叫谁当保育员呢?赵三大娘就自告奋勇,可是人家一听赵三大娘要当保育员,都说:“把孩子放家里哭也不让阎王奶奶看。”
这并没有打消赵三大娘当保育员的决心,她积极争取先少看几个,于是她就把解放几年积存的钱,自动给孩子们买点玩的呀,吃的呀,加上她的耐心,孩子都愿意跟她了。后来她又买点粉呀,红呀,给孩子洗洗抹抹呀,没有送来孩子的大人,一看到赵三大娘这个殷勤,孩子又整理的这样好,也都放心送来了。有一次,朱宝六的四孩子小珠忽然得了病,大家又都去干活去了,赵三大娘把其余的孩子安排一下,冒着炎热跑到十多里以外的张集镇上给小珠去看病。在回来的路上,赵三大娘几次热的喘不过气来,快回到家的时候,她忽然倒下了。等赵三大娘醒来的时候,宝六妻子忙说:“三大娘呀,你可费心了,咱那孩子整天吃你买的糖呀的;这次孩子病了,看把你老人家也连累加热病倒了,俺真不知怎么报答你了!……。”赵三大娘擦了擦眼,喘了几口气,有点不耐烦的说:“六嫂子,说话别这么你的我的,咱不是一社吗,一个社就是一家人,自家的孩子自己不问,你说叫谁问呀;以后可不许这么说的。”
社里很忙,第二天又开会研究实现赶上富裕中农的规划,副主任王兰英抱着她的头生子建设,怎么也哄不好,小家伙直哭,兰英气的吵着:“去!去!去!赶快跟赵三奶奶。”
等赵三奶奶把孩子抱在怀里,拍了几拍,孩子当真的一声也不哭了。
看到赵三大娘,我又看了三年规划,心里在想:像赵三大娘这样的人都变的这样好了,还有什么比人的思想再难改造的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