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阅读
  • 0回复

英国工业水平怎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5
第5版()
专栏:伦敦通讯

  英国工业水平怎样?
  本报记者 潘非 苏蓝
“在十五年后,苏联的工农业在最重要的产品的产量方面可能赶上或者超过美国,我们应当争取在同一期间,在钢铁和其它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刘少奇
打开英国地图,人们可以看到:在面积不大的英伦三岛上,紧密地排列着一个又一个的城市。而每一个城市,往往又是巨大的工业枢纽。伦敦,集中着电气、化学等工业企业,它的产值占全英国工业产值的29%。在伯明翰周围,密布着矿井和冶金工厂;考文垂是汽车和航空工业的中心;格拉斯哥是著名的造船工业基地;而在曼彻斯特周围,则是密布着的纺织工厂……。
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作为一个工业国家的地位已经降低,但是人们不能不承认,它仍然是一个工业水平相当高的国家。英国全部就业人数,包括政府机构的职员在内,共计二千二百八十九万人,但在工业部门中工作的人数是一千一百九十三万人,即占一半以上。
当我们提出“十五年内赶上英国”的口号以后,伦敦的新闻界对此保持缄默态度。只有为数极少的报纸,在不显著的地位发表了简短的报道。但是,即使在英国的统治集团中的人士也不能不对中国人民的豪迈气概感到吃惊。
在这篇通讯里,我们想提供一些数字和资料,来说明英国的工业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英国几种主要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根据官方的统计是:钢 二千零六十六万吨铁 一千三百十七万吨煤 二亿二千二百七十万吨石油 十五万吨(1955年产量)电力 八百八十五亿瓩时棉布 十六亿一千二百万码
英国钢的产量,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第三位。远在1895年,它的钢产量就接近我国现在的水平,为四百二十六万吨,以后即逐年增加。铁的产量较少,这是因为英国是个老大的工业化国家,有大批废铁可以回炉的缘故。第二次大战以后,由于继续扩军备战和更新战时破坏的装备,对金属的需求增加了,钢铁产量也很快增加。按照英国当局的计划,到1962年时,英国钢的年产量将达二千八百万吨。
钢铁工业是英国工业中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业之一。据统计,由战后重建和新建的现代化的工厂生产出的铁占整个铁产量的24%;钢占21%。
在英国工业的发展中,突出的事实是金属制造工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及轻金属工业的迅速增长。从1935年到1948年,金属制造业提高了208%;1954年金属制品、机器、车辆的生产,比1948年又提高了37%。在1955年,英国的各种机车产量为一千二百二十九辆;各种汽车为一百二十七万零九十辆;工作母机为十五万吨。
在电力生产方面,近几年来的发展也是相当快的。英国的水利资源有限,所以主要是用火力发电。第一所原子能发电站在1956年开始发电,发电能力为九万二千瓩。
英国工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钢铁、化学、汽车等工业部门,在英国被称为新的工业,采煤和纺织工业,则被称为旧的工业。前者技术设备较新,发展较快,后者则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英国的煤矿工业已经存在了七百多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半个世纪,煤的产量增加了三倍多,直到1913年的最高峰——年产二亿八千七百多万吨。这样,英国的煤就占据了世界市场,约为世界煤总出口的55%。但是,自从1913年以后,这个工业就逐渐衰退了。它经历着长期的危机。这种衰退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第一,劳动力缺乏;第二,技术设备落后;第三,其它国家的煤、石油、电力产量的增加,使英国煤的出口日益减少。英国当局虽然把煤矿收归国有,但这只不过被用来为私人垄断组织发财致富,因为在把陈旧的矿井“收归国有”后,对旧矿主支付了巨额的补偿费,而煤矿本身的情况并未改善,劳动条件十分恶化(在1952年一年中,英国煤矿工业中每三名工人就有一名遭到人身事故)。直到1955年,英国煤的产量也只不过二亿二千一百多万吨,它不但远远落后于1913年的水平,而且还不及1938年的水平。据说,英国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计划”:争取到1965年达到年产二亿五千万吨煤。
和采煤工业一样,纺织业也在急剧衰退中。现在的棉布产量,还不及1937 年的二分之一。从1951年以后的几年中,棉布的产量几乎是逐年减少。
英国的工业是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发展起来的。如果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成立之日算起,那么到现在已经有三百零八年;如果从英国开始产业革命算起,到现在也有二百多年。同西欧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起来,英国的工业水平不能算低,发展的速度不能算慢。相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一直享有
“世界工场”的称号。但是,如果同社会主义国家工业的发展速度比较起来,那么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在1890到1940整整的五十年中,英国的钢产量仅仅增加了九百四十四万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工业水平只有很少几年高于1913年的水平,而绝大多数年份则是低于这一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如技术设备的更新,德、意、日等退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竞争舞台,以及英国经济的军事化等等因素,使得它的工业一直处于所谓战后“繁荣”状态;但是,英国工业的发展仍旧是有限的,而且这些有利的因素正在日渐消失,不利的因素却正在增长。
从下面的表中,可以看出战后英国工业的发展速度是怎样的。
战后英国工业生产指数
(1948年等于100)
比上一年增
年份 指数 加的百分比
1949 106.3 6%
1950 113.6 7%
1951 117.2 2.5%
1952 114.1 -2.5%
1953 121.1 6%
1954 129.6 5.6%
1955 136.6 5.4%
1956 136 -.4%
在说到英国工业发展速度的时候,不能不看到英国经济的特点:第一,英国工业是依靠残酷地剥削殖民地人民与掠夺殖民地国家的财富发展起来的。英国在殖民地和落后国家有着大量的投资,从这些国家里获得高额的利润。这就相对地减少了英国本国工业的投资。第二,英国工业对世界市场有特别大的依赖性。战后英国工业产品中有20%以上是出口的。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竞争日益尖锐的时候,当西德已成为英国工业可怕的劲敌的时候,英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势必要受到深刻的影响。第三,英国本土资源贫乏,国内生产的原料只有10%,而许多重要原料则完全依靠进口,战后殖民地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对英国工业来说不仅丧失了重要商品市场,同时也丧失了重要原料市场。
还应该提到,伴随着英国工业发展的,是连绵不断的经济危机。它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给英国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从1920到1935年,纺织工业中有一千四百万纱锭被毁坏,造船工业中有三分之一的工厂关了门。在1929—1932年危机期间,失业者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22%。
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和平竞赛中,资本主义有着无法克服的、先天的弱点。我国经济建设的飞跃进展,是出于英国统治集团的想像之外的。十五年后,他们更会惊异地看到:中国人民创造了多么伟大的奇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