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郊区生产能不能大跃进?上海市郊淞北乡干部越辩越有信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6
第2版()
专栏:

  郊区生产能不能大跃进?
  上海市郊淞北乡干部越辩越有信心
据解放日报报道 上海市郊区淞北乡干部在讨论郊区农业发展十二年规划和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计划的过程中,热烈地展开了大鸣大放大争,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大跃进的革命思想,代替了“小脚女人”的思想,明确了本乡的生产方向。
郊区生产应以什么为主?
在讨论生产规划的时候,大家情绪十分热烈,在原则上都坚决拥护生产跃进指标。但是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发生了分歧。根据领导机关提出的郊区农业生产规划的要求,淞北乡应该由以粮棉生产为主改变为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但是在讨论当中,首先是对养猪问题发生了争论。有人说:养猪是三多三少:人工多,成本多,基本建设多;产量少,收入少,社员分红少。因此,认为养猪不如种田好,更不能和养奶牛相比较,奶牛每天都赚钱,猪养七八个月还见不到钞票。红旗一社畜牧委员会主任杨祥发说:养猪不赚钱,还要赔老本,猪越养的多,社里赔本越多。后来有人提出,养猪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积肥和以猪肉供应城市。通过算养猪积肥的账,大家一致认为,大力发展养猪,就可解决农田肥料不足的困难,并为丰收创造条件。对国家来说,可减少从外地往上海运猪的困难,又可保证及时供应上海市民新鲜猪肉。每头猪要养的好,还可为合作社增加十元至十五元收入。经过大争论,原来思想不通的杨祥发也认识到养猪对国家对合作社对社员都有好处。大家对养猪的看法意见一致了,对生产的方向也就更明确了。
棉花高产指标能否实现?
大家对今后的生产方向明确了,但是对生产指标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现在规定的生产指标是冒进了,有人认为这不是冒进,而是过去生产落后了。两种人都举出大量的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杨阿四是“冒进”论者。他说:“在今后十年内每亩平均皮棉要达到一百六十斤,那是梦想。郊区农业发展规划是个冒进的规划。全国四十条纲要,要求在今后十年每亩平均皮棉产量,达到一百斤,我们郊区为什么要达到一百六十斤?去年高潮时,说每亩皮棉要收一百二十斤,结果是落空了。这次可不能光嘴巴讲讲算事。”大家举出了有力的事实来反驳他。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低,这是由于领导上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放松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群众批评说,在这段时间内是四少:“参观评比少,经验推广少,干部下乡少,指示到社少。”证明要获得丰收,领导和群众必须有一股劲。至此,很多同志认识到现在不是冒进,而是大大落后了,只有想尽一切办法赶上去。大家又举出:根据本乡发展畜牧生产为主的方向,如果将来不适合种棉花的田改种饲料作物,留下的都是高产量棉花田,那末,到1967年,平均亩收一百六十斤皮棉是完全有把握的。
靠国家还是靠自己?
依靠谁来实现新的生产指标呢?又发生了两种显然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实现新方向,主要要依靠国家的支援;另一种人认为,国家支援也是必要的,但主要应依靠农民自己艰苦奋斗。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是肥料和饲料到底是单纯靠国家供应,还是主要靠自力更生。有人说,本乡没有肥料来源,不靠国家没有办法。经过一番争论,大家都认识到现在国家虽然在尽力增产化学肥料,但还不能充分满足全国农民的需要。过去国家对市郊的供应多了,今后应照顾到全国各地的农民,郊区农民的肥料问题应主要靠自己来解决。
大家纷纷举出郊区有很大的肥料潜力的例子。曹根祥说:吴淞镇每天有近二千担垃圾,过去都没有很好利用。去年他的合作社的一个生产队把挑回去的垃圾和猪粪、牛粪混合起来肥田,效果非常好。全乡的内河都修通了,就可以用小船把垃圾运到每个合作社。通过讨论,大家又提出了许多积肥的办法,其中最根本的积肥办法还是养猪。平均每头猪一年所积的肥料,能解决一亩半到两亩棉粮田的肥料。算过肥料的账,大家更加提高了信心。
慢慢来还是大跃进
大多数人的生产劲头是有了,决心以移山倒海的革命精神来搞好1958年的大生产,但有一部分人劲头还不足,主张要慢慢来。这个意见立即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许多同志都提出:根据现在情况来看,原来规定的1958年的生产指标,显然是一个保守落后的指标。表示要用革命的精神搞农业生产,要提出“翻一翻,跳一跳,加一倍”的口号。翻一翻就是要把本乡原来计划明年棉花平均每亩产籽棉一百二十斤的指标,改为二百五十斤;猪今年是三千四百头,到明年就要有七千头。跳一跳就是要把水稻从今年每亩平均五百斤,明年跳到每亩平均八百斤;奶牛由今年的九十四头跳到明年的一百五十头。在其他的农作物和畜牧业方面也都要突破原来规定的指标。
在群众情绪十分高涨的气氛中,总支书记黄思霖作了发言。他说,原来的1958年生产指标现在看来的确是落后了,来一个大跃进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根据条件,实事求是地订出先进指标,就不是从空中翻从空中跳,而是能实现的。他根据本乡情况,提出了八个条件,五大措施,三项保证。八个条件中有五个有利条件:一、自然气候好,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年有大风大雪的时间很短;二、我们是个水网乡不怕旱;三、土地平坦,便于耕种;四、土壤比较好;五、肥料潜在力很大。困难条件也有三个:一、饲料肥料不足;二、个别社员想走资本主义道路;三、土地多,劳力少。但是只要充分发挥潜力,就能克服困难。通过大辩论,原来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员,觉悟提高了,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了。至于人力问题,有六百多名干部要下放到全乡的四个合作社,他们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给我们带来了政治和文化,使我们的困难条件变成了有利条件。有了这些条件,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大力积肥、兴修水利、选好优良品种、提早和及时播种、改进耕作技术的五大措施。要实现这五大措施,就必须提出三个保证:这就是思想保证、组织保证、物质保证。有了这些措施和保证,生产一定能大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