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处处是友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6
第6版()
专栏:保加利亚通讯

  处处是友情
  本报记者 李成
“在地理位置上,保中两个兄弟国家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但是,马列主义思想把我们两个兄弟联合了起来。我们之间的友谊是不会被江水和山岭所隔断的,因为这种友谊比世界上最大的山岭还要大啊!……。”这是保加利亚鲁赛市一位居民代表在今年年初热情欢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时说的话。他的名字是巴里斯·默赫默多夫。
默赫默多夫的热情话语所表达的这种万水千山隔不断的深厚情谊,凡是到保加利亚来的中国人都能亲切地感觉到。我们来到这里虽然不过数月,但是仅就耳闻目见的一些比较细小的事例就足够说明,中保两国人民的兄弟情谊到处开出了动人的花朵。
“留下吃吧,孩子!”
在保加利亚,中国人处处受到关怀和照顾。譬如喝水、吃饭这些小事吧,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喜欢吃米饭、稀饭。但是,索非亚人从来不喝白开水,而米饭只是当菜吃。为了让中国留学生能喝到开水、吃点米饭和稀饭,索非亚市高等学校特别允许中国同学在宿舍使用电炉。在食堂吃饭时,保加利亚同学常常把菜盘子里的米饭送给中国同学吃。
有时候,中国同志还承受着素不相识的保加利亚人的关心。中国留学生刘福平曾给我们讲过他所遇到的一件难忘的事情。
去年8月,他在保加利亚有名的疗养地维林格勒城的一个医院里治病。一天,他正躺在床上休息,忽然进来一位五十来岁的保加利亚老妈妈。老妈妈一进门就要送给他一包又香又甜的软糖。
刘福平说:“老妈妈,谢谢您的关心,我有病,医生不让吃糖。”
老妈妈带着老人惯有的抚爱儿女的笑容对他说:“我已经问过医生了,这种软糖你可以吃……留下吃吧,孩子!”
这位老妈妈是来探望她的在医院治病的小孙女的。当她听说医院里有一个中国学生时,就征得医生的同意,把带给小孙女吃的两包软糖分给刘福平一包。
是记者,又是“医生”
保加利亚人民非常关心中国人民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一个中国人,无论你到哪里,那里的人们就会围拢来同你亲切地交谈,问这问那。他们不愿错过任何同中国人见面的机会。今年7月的一个晚上,我们在索非亚州拉达米尔县一家旅馆已经睡下了。十一时许,一个约四十来岁的保加利亚同志不顾招待员的劝阻,一定要同我们谈一谈。他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很长时间以来,我就想看一看中国同志,和他们谈一谈,现在终于看到你们了……。”
平时,我们在家工作的时间,常常有些保加利亚同志来找我们,询问有关中国的事情。一天上午,一个面有病容的高个子来到我们这里,一进门就问:“你们是中国同志吧?听说中国有了医治糖尿病的针灸疗法,请给我介绍一下,因为我有这个病。”这一突然而来的恳切请求,令我们很为难,因为我们不懂医学。我们答应设法帮助他。事后,我们的翻译同志幽默地说:“你们的任务可不简单呀,是记者,又是‘医生!’”
一定要学会看“人民日报”
很多保加利亚同志现在都会用中国话说“您好!”他们对学习中国话很感兴趣,一见了中国同志就要求教。他们还询问中国文字改革工作进行得怎样了,希望能够早日看到改革后的中国文字,以便利学习。他们说:“我们很想看看‘人民日报’,多了解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情况。”
为了满足保加利亚同志学习中文的愿望,索非亚大学专门开设了一个中文班。一些离不开工作岗位的同志就利用休假时间学习。今年4月有一个自学中文的保加利亚同志来到我们这里,请求帮助他学习中文。我们请他坐下后,他顺手拿起桌上的人民日报就念:“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翻译同志告诉我们:这位同志名叫别特柯·别特柯夫,他在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市“祖国之声”报社编辑部工作。他很喜欢研究中文,每年假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中文,现在已经能认识三百多字了。我们送给他一份“人民日报”,他异常珍爱地装在衣袋里。临别时,满怀信心地说:“我一定要学会看‘人民日报’!”
中保友谊的“儿子”
在保加利亚的一些农业和药草实验站里,生长着中国的农作物稻米、黄瓜、西红柿、人参、五味子、当归等等。保加利亚同志把它们称作保中亲密友谊的“儿子”。今年夏天,我们参观了保加利亚科学院在里拉山下设立的综合实验站。这里培植的五百多种药用植物中,有一百九十多种是中国的特产。曾经到过中国的保加利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斯托扬·伊丽耶娃同志,在这里专门负责培植人参的工作。她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人参在保加利亚的培植过程。早在1953年11月底,中国人参种籽就第一次播种在保加利亚的土地上。但由于经验不足,有的没有出苗,出了苗的成活率也很低。于是在1956年伊丽耶娃同志专门到中国培植人参的地区进行考察研究。回国后,按照中国栽培人参的方法和实验站的土壤、气候等具体条件,改进了培植的方法。
被阳光晒得又黑又壮的伊丽耶娃同志带领我们参观了人参地。这里,在用柳树枝条编成的棚架下,茁壮地成长着五千多株一岁到三岁的中国人参。伊丽耶娃同志蹲在地上,小心地抚摸着人参的叶和茎,激动地对我们说:“看见它们,就想起了中国同志和栽培人参的中国农民,想起了他们热诚地帮助我们的情景。他们不厌其详地向我介绍人参的培植方法,还不辞劳苦地陪我翻山越岭去察看野参……。这些人参是保中两国友谊的‘儿子’,我们要特别爱护它们。”
“把我们的心意告诉中国人民!”
在索非亚州艾林彼林村以“东方红”命名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里,在季米特洛夫格勒市以斯大林命名的化学工厂里,在季米特洛夫的故乡——索非亚州拉多米尔县科瓦切夫齐村里,在培植有中国人参和其他药草的实验站里,在所有我们到过的地方,每逢临别时,那里的保加利亚同志总是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嘱咐我们:“请把我们对中国人民的心意告诉中国人民。”
今年8月28日,以中国农业部廖鲁言部长为首的中国农业代表团在普列文州罗维县斯奇拉季纳村季米特洛夫农业生产合作社访问时,一对社员夫妇把他们精心绣成的毛主席像赠给代表团。他们对代表团团员们说:“虽然我们绣的不大好,可是这是我们对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领袖表示敬爱的一点心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