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五台山上也能亩产四百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7
第2版()
专栏:

  五台山上也能亩产四百斤
  山西五台县河北村劳动农业社主任 王新年
也许有人以为这是奇谈,然而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在“背靠石头大山,面临清水河滩;耕地很难扩大,经常遭受水患”的五台县河北村劳动农业社,今年每亩平均产量达到四百零一斤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个山庄住着三百零四户人家,共一千一百六十九口人,土地一千五百八十亩,每人平均只有一亩三分多土地。1955年,全村办起了四个初级农业社,根据土地少、人力多和有水利资源的条件,大力进行水利基本建设。到1956年,四个初级社合并转成一个高级社。可是,这一年,遇到了一个百年来未有的大洪灾,不仅把三百五十一亩好水地冲没,而且把水地渠道几乎全部冲毁。当年严冬,党支部和社管理委员会便发动全体社员展开了以恢复水利和修筑护村坝为中心的基本建设运动。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苦劳动,投工五千余个,修成一条护村大石坝,恢复了四条大渠,新开了二十四条支渠,保证了一千多亩水地能适时灌溉,使六百亩清浇地变成了清、洪两浇地,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今年,虽然又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仍然大大增产。
合作化前,山药、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一半左右,但都是当地劣种,即使水地玉米,每亩也只产三百斤上下。从1955年,合作社开始推广金皇后玉米和优种山药,到1956年,这两项优种作物播种面积,即占到总耕地的68.7%,基本上实现了高产作物化。今年,专门培植的二十亩高额丰产玉米,亩产达到五百八十斤。此外,去年还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试验了在旱地小麦和山药地内间种豆子,今年即间种了一百七十八亩,使每亩平均增产了一百五十斤。不过在这方面,还仅仅是开始。
俗话说:“精耕细种,还得上粪”。因此,在扩大水利和推广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了增施肥料。开展积肥的主要办法是:一、实行按季规定积肥数量、质量和劳动报酬以及超奖、少扣的三定奖励制度。二、对社员的厕所肥,采取垫土由社供给,肥价折归社员。三、实行肥价款预支办法,也鼓舞了社员积肥的积极性。因此,肥料逐年增加,1955年,每亩地平均施肥三十六担,今年即增加为五十八担。社内还购买了化肥、饼肥三万八千斤,扩大了追肥。
历年经验证明,“两化”(水利化、高产作物化)“一多”(多施肥)是增产的关键。今后,只要抓住这三项措施,再对现有坡地实行平整,采取提水、引洪办法,把现有的五百余亩旱地都变成洪浇水地,可以肯定,到1962年,实现亩产五百斤的指标是完全有把握的。
(原载山西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