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四川省金堂县赵渡乡整顿干部作风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8
第4版()
专栏:

  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四川省金堂县赵渡乡整顿干部作风的经验
纪希晨 郑青 张玉秋
鸣深放透 把话说净
分清两条道路的大是大非之后,如何正确处理干部和群众的矛盾,掀起新的生产高潮,是四川省金堂县赵渡乡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全乡六百八十九个社队干部虽然绝大多数是好的,工作有成绩的,但是,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在思想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前一时期大鸣大放群众意见主要集中在两条道路方面,对于干部作风问题也涉及得很少。因此,转入大整大改的时候,整顿干部作风成了群众最迫切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中共赵渡乡总支部为了让群众把话说净,决定继续放手发动群众,大鸣大放。但是这一方针,开初却遇到不少抵触。有的干部怕群众提了意见降低威信,今后工作不好做;有的感到委屈,“吃自己,穿自己,还要挨整”,抱着消极应付态度;缺点错误严重的干部则怕受处分,怕下不了台。群众虽然赞成大鸣大放,但怕只说不改;怕干部打击报复;个别思想落后的怕当“典型”批判。针对这个情况,党总支部除在党内外反复交代整风的方针政策,还着重说明辩论大是大非,不能代替改进工作,只有认真整改,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教育的成果。同时,领导上一再向群众表明决心,保证不打击不报复。在提高干部和群众认识基础上,开始了以干部作风为中心的大鸣大放。他们大多先从干部日常的较小的工作态度、民主作风批评起,进而逐步深入到干部自私自利、贪污盗窃、违法乱纪等重大问题的揭露。在这个时候,大会、小会、座谈会等面对面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群众的要求。因此,各个社采取了登门拜访、个别谈话等多样形式,让群众说出想说但还没有说出的话。在这样一种蓬勃的民主空气里,迅速地掀起了第二个鸣放高潮。无论在田间、路边、屋头,人们都心情舒畅地叙说着自己的心头话。全乡三十一个农业社二千四百多户社员,仅对干部作风问题就提出了二千八百三十六条不重复的意见。群众意见最多的是干部作风不民主和干部的自私自利。两类意见占了意见总数的75%以上,揭露干部贪污盗窃的意见占6.8%,其他如批评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意见占18.4%。这些批评像千百面镜子,不仅帮助干部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也使干部找到了改正缺点错误的努力方向。
调查研究 核对事实
为着认真严肃处理群众的批评,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各社以监察委员会为核心,吸收群众代表参加成立的整改小组,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使批评既不伤害干部积极性,又能真正达到教育提高干部的目的,他们在系统整理、归纳群众意见之后,对每条意见都反复进行了鉴别、调查和核对,使每件批评都做到:有事实、有证据、不夸大、不缩小、恰如其分。鉴别结果证明:经过两条道路斗争的锻炼,群众政治觉悟普遍有了提高,所提意见中,正确和基本正确的意见占94.5%。少数不正确的,则多是由于道听途说,和以讹传讹的传闻所引起的。为着辨明是非,弄清真相,分清责任,各社的社管会和整改小组,普遍召开了有本人参加的鉴别意见的会议。在会上,不但允许被批评者畅所欲言,进行辩论;而且,对于少数在证据确凿面前仍不承认错误的干部,进行了批评。帮助他们进一步端正态度,认识错误,做到口服心服。嘉陵二社监察主任贫农朱居昌,原为保护公共财物,曾把社里四千斤广柑保存在自己家中,但当他出卖自留果树的广柑时,却被许多群众误会,传闻为偷卖社里的广柑,有的甚至公开喊他为“贼娃子”。这件难辩的冤案,拖了一年多,直到这次整改,经过多方对证,才弄清了真相,解开了长久没有解开的疙瘩。
对于群众怀疑误解的意见,经过调查对证,由整改小组向群众作了解答,消除了群众的疑虑。有些由于上级布置工作时间短、任务紧、具体办法交代不多而引起的,则由工作组代表上级,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属于社管会集体领导方面的问题,由社管会的代表进行了检查。对于干部个人的意见,凡是正确和基本正确的,则教育他们虚心接受,诚恳检查。
诚恳检讨 主动下楼
事实证明:要使干部倾听群众的批评是比较容易的,但要使他们认识错误并公开向群众承认错误,却需做许多艰苦的工作。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干部,相信群众多数是会明辨是非的;缺点错误是包不住的,只有主动地诚恳地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才能取得群众的谅解。康乐社记工员黄志富,自私自利涂改工分,不承认错误,引起群众很大不满,生产队曾决定给予他扣工七个劳动日的处分。这次,他主动地在大会上作了深刻的检讨,群众因为他检讨得好,年纪又小,不但原谅了他的错误,而且取消了原来的处分。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许多社按照问题的性质和范围的大小,采取了区别对待和分散解决的灵活方法。属于全社性和多数群众的共同问题,在社员大会上进行检讨;属于局部的、少数人的问题,在生产队会或部分人座谈会上进行检查;属于个别的或私人之间的意见,则用登门道歉、个别交谈解决。十里老社社员巫同生因为调皮骂人,去冬被生产队长郭昌浩打了一顿,从此两人变成了冤家对头,这次郭昌浩亲自向他道了歉,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巫深受感动,两人又重新和好。
干部主动检讨以后,对于鸣放中一些诬蔑漫骂干部的错误言论,许多群众自动地互相展开了批评;对于干部工作有无成绩,要不要领导,也展开了热烈的辩论。通过辩论,全面正确估价了干部的优缺点,肯定了干部工作中的成绩。使群众认识到:对于干部既要大胆批评,帮助他们改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同时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热情的爱护、体谅、鼓舞他们。中和二社主任郭万恩刻苦工作,误工多,生活困难,社员说:“郭主任为我们工作,我们不能让他饿饭。”自动提出多补助他四十个劳动日。
改进工作 巩固成果
干部觉悟普遍提高以后,都把群众的批评当作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动力。许多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次由于干部依靠了群众,都得到了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全乡群众提出的二千六百九十六条意见,已有二千零四十九件得到了改正。这种随提随改、说到做到的整改精神,不仅鼓舞了群众的政治热情,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干部和群众的团结。从前中和二社由于干部作风不民主,决定重大事情不和社员商量,财务账目不公开,不通过社员超额借支,致使干部和群众造成严重的隔阂。对于这些问题,鸣放中社员提出了七百四十一条意见,后来研究、归纳为八十五件,现在已经有六十八件得到了解决。群众普遍反映说:“照这样整改,干部群众就能一条心,那怕黄土不变金。”
为了从组织上制度上巩固整改成果,经过充分酝酿,各社普遍民主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保证了贫农、下中农的领导优势。90%的原有社队干部,由于他们认真检讨并坚决改正错误,都重新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当选为干部。中和老社全体干部兴奋激动地在群众大会上表示决不辜负群众委托,一定要把社办好。许多社还建立了适合群众要求的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在整顿干部作风中,由于始终如一地贯彻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无论干部和群众都受到了极为深刻的教育。干部更加关心群众,群众更加爱护干部。在这种民主团结的气氛中,出现了许多动人的新气象。中和老社主任唐家永,当他发现贫困户温洪顺房子破烂的时候,立刻帮助他修补了房屋,同时帮他贷款发展了毛猪。在干部带动下,全乡掀起了冬季生产高潮,共积肥四百万斤,并准备立即动工,兴修能灌溉五千多亩的两条水沟,以迎接明年大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