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万里征战长城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12-14
第4版()
专栏:

万里征战长城线
张帆
(四)高度机动作战
傅作义摆了个一字长蛇阵,但其兵力不足,战术上不得不加强工事,采取所谓“以主力对主力”、“以集中对集中”的核桃战术。我们这支部队当时的任务,是箝制并歼灭敌人,配合友军休整、作战。为了打破敌人的战术,我们必须实行敌集中我分散,敌分散我集中;敌突然分散,我突然集中;敌突然集中,我突然分散的高度机动作战,使敌人没事干,我有事干。
部队第一次离开本区远征,而又实行高度机动机战,在思想上首先遇到了两个大困难:第一是野战化问题;第二是艰苦问题。许多战士甚至一些干部带有保守的家庭观念、地域观念,总想回本区;而在困难环境下,有少数人就说怪话,怕爬山走路。
部队中对这两个问题曾进行了反复的教育,有的部队采取了战士教育战士,群众教育群众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倒苦”、“比苦”、“献思想”、“挖思想”、“说形势爱历史(自己的革命历史)”等群众路线的教育方法。某部进行了“三比四比”运动,即干部三比为:比决心、比进步、比成绩;战士四比为:比艰苦、比技术、比纪律、比勇敢。这是三查诉苦新式练兵运动后发动群众新英雄主义的方法,对解决这两个思想问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在行军时如有人拉距离,一听见别人喊:“比艰苦呀!”后边的人便自觉的跟上去,因为战士都有自尊心,总感到别人能跟,我也能跟上。某次过平古路,某部担任破击警戒的任务,在九十二个钟头内走了四百一十三里路(包括休息吃饭在内),其中坟庄到永宁二百三十里,走了一天两晚上,爬山涉水,寒冷饥饿,连续行军。在上山时大家都很疲劳,党员朱国华扛着重机枪和一支步枪从头到尾向每一个人说:“你累吗?我给扛枪吧!”没人叫他帮助扛枪;于是他又跑到山头上喊:“同志们,比艰苦呀!”这种评比运动,使部队顺利的完成了行军作战任务。
某部机枪二连张玉民,在认识了高度野战化的重要后写了一首诗:“野战军能野战,东南西北打个遍:不怕走远路,不怕有艰险;为的百姓得解放,为的把傅匪消灭完。机动战术真正好,到处打的真痛快:他的兵力来集中,咱们部队就分散;他的主力往东调,西边城市就完蛋;主力往北调,南边被打乱;两头来回拉,当兵的疲劳不能干,这边不覆没,那边就被歼!”
在高度机动作战中,部队解决了“指到哪打到哪”的思想问题之后,大家团结互助,战胜了许多困难,出现不少使人钦敬的英雄人物。某部通过蔚县四十里峪时,从早晨四时出发,走到第二天黎明,一路尽是石子,还翻了几个山,大家已经二十四小时不见水和饭,在这样的困难下,共产党员和干部起模范作用,大家互助展开阶级友爱,有的人背三支枪、三个米袋、三个皮包,还收容掉队的。通常在这时候,部队本身展开“攻防战”:一边是抢背疲劳者的枪和背包,而疲劳者却不肯叫别人背自己的枪和背包,战士们叫这为“坚守阵地”。某部战士范大多在一次行军中,脚肿得很大,走路极困难,卫生员给他动员毛驴,他不肯骑,只把背包放在驴身上自己走。不知谁在喊:“共产党员要不怕任何艰苦!”当时范大多不是党员,但一把从驴背上拉下背包来说“我的脚掉不了,我就掉不了队!我要向党员看齐。”一次,某部从怀柔、密云之间急行军转往石匣,一天走了一百零五里,快到的时候,战士王昆山(束鹿人,翻身农民,扛过七年长活)晕倒了,醒来后副班长李润田对他说:“让别人换换你背炮弹吧!”王昆山不肯,继续坚持行军。副班长告诉他:“你吃把生小米顶一顶吧!”王昆山说:“党员这点苦吃不了怎么带领群众呢!”这样顽强而觉悟的部队,怎么能不打胜仗呢?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够攻无不克,所向无敌!
(全文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