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他们八个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19
第8版()
专栏:

  他们八个人
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登载了团中央的八个下放干部在山西省平顺县红星、五一农业社被评为优秀社员的新闻,很多读者都关心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下面是这八位同志最近的来信。编辑同志:
我们八个人,响应了党的号召,于
9月30日来到了太行山上的一个村庄——扬威乡,被分配在红星、五一两个农业社六个生产队里参加劳动。
在这两个多月中,我们受到了这儿党、政组织和群众热烈的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最使我们难忘的是:我们来到这儿那天,天已黑了,老乡们劳动了一天,晚饭也没吃,男女老少五、六百人,敲锣打鼓出村二、三里去迎接我们;当我们第一次劳动把手磨破了的时候,社员们比磨破了自己的手还心疼,见面就问手好了没有;特别是最近两社又把我们评为优秀社员,更使我们心情不安,感到当之有愧,我们还没取得农民资格,怎么够得上优秀社员呢?这一切都鼓舞着我们的劳动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我们知道,群众所以对我们这样的欢迎、关怀和鼓舞,是因为他们热爱党。正如宋进群老大爷所说的:“党没有忘记山区人民,今天还派干部来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
我们参加了秋收,秋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和积肥等劳动。通过这些劳动,改变了下来前认为农业生产简单,有力气就行的错误看法,同时也提高了劳动能力。当第一次割谷时,虽然生产队派了有经验的老农教我们如何握刀、抓谷、下刀等基本动作,但动手一干,镰刀说什么也不听使唤,不仅达不到抓穗割、留茬低的质量要求,而且累得满头大汗,不到半小时就把手磨了许多大泡。有一次我们和社员一同去刨萝卜,心里想这事简单,用镢刨出来就行了,可是动手一刨,把许多萝卜都刨坏了。甚至连往缸里倒水的简单事我们也不会,不但不能像老乡们那样不放下扁担往里倒,就是把扁担放下用两手提一桶水倒,还溅的满地是水。至于担百来斤重的两捆谷走上五、六里山路,中间不能休息的话,我们连试也没敢试。可笑的是,我们空着手在后边跟着走,还怕跌到山沟里,有时手还得帮脚的忙。同志们感叹地说,真是什么都得学,连走路也得学。初来时,不用说干活,每天上地爬五、六里山路,已经累得喘不上气来,劳动一天回来后,感到精疲力尽,腰酸腿疼。但我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不会的就虚心向农民学习,体力不够就咬紧牙关锻炼。现在我们体力大大增强了,百来斤重的担子,已能连续担上半天了。最近我们到县里去开会,走了四十里山路,一点没感到累,同志们开玩笑的说,回北京后,星期天进城再不用坐公共汽车了。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劳动中锻炼改造自己,对有毅力的人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对意志薄弱的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劳动对有了劳动习惯的劳动人民是件愉快的事;但对没有劳动习惯的知识分子来说,也的确是个艰苦的过程。
群众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粮食本来够吃,但一般还要掺些糠菜;吃洋白菜时,不仅外边的老叶不丢掉,而且连菜根也腌成咸菜吃;三、四岁的小孩也懂得把碗里的饭吃的一粒不剩;秋收时把掉在地里的粮食,都一粒粒的拾回来。我们体会到只有劳动的人才最懂得节约的意义。和机关的生活情况对比,我们真是感到惭愧。这儿打不出活水井,吃的用的都是积存起来的雨水,全村的用水都积存在一个露天大水池里。初来时,对我们这些用惯自来水的人是个最大的威胁,当我们看到老乡们那样珍惜用水,在我们担了几担水之后,也懂得爱惜用水了,每天两个人用一、两碗水洗脸,洗后留下劳动回来洗手,然后再用它合煤。从而我们深深体会到,像我们这些从小没有到过农村,在城市里养娇了的人,实在有到艰苦环境中锻炼改造的必要。
我们决心继续在劳动中锻炼和改造自己,不向任何困难低头。为了不辜负党和群众对我们的期待,保证在今冬明春生产、民主两大高潮和今后生活中,作到如下几点:
一、鼓足劲头,在今冬明春五个月的农业生产高潮中,以劈山倒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全体社员一起向大自然进军。保证在五个月中,男同志出勤一百三十天,争取做到一百二十个劳动日,女同志出勤一百二十天,争取做到七十个劳动日;虚心学习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劳动能力。
二、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使自己受到教育;向基层干部学习工作经验,在不过多影响劳动的情况下,主动做一些力能胜任的工作。
三、进一步和住户搞好关系,使他们把我们看成是自己家里的人,利用劳动空闲时间,帮助住户推碾、担水、扫院子;同时要与更多社员联系,学习山区人民热爱党、热爱集体、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
四、继续和老乡们同吃同住,一切绝不特殊,不自己做或买东西吃,除订报等费用外,生活不超过中农水平。
苏彦 法程 同孙 建蕙 墨桥 英法 德丰 喜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