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稳步开展畜牧业互助合作运动 广大牧民由游牧生活逐步定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0
第2版()
专栏:

稳步开展畜牧业互助合作运动
广大牧民由游牧生活逐步定居
据新华社讯 内蒙古、新疆、青海和甘肃等牧区,正在稳步地开展畜牧业互助合作运动。截至今年10月底,这四个地区已经建立了一千七百六十三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入社牧民占牧区总户数23%以上;同时发展了九千四百六十九个各种类型的互助组,为办社打下基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有一千零七十八个牧业社,入社牧户占总牧户40.48%。在内蒙古草原上,现在有85.7%的牧民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
各地牧业生产合作社在发展生产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今年草原上遭到不同程度的旱、涝或畜疫等灾害,但绝大多数牧业社的牲畜仍有增加,多数社使80%到90%的社员增加收入,改善了生活。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方,牧业社的损失也比社外牧民小得多。据青海省海北、海西两个自治州八个社的调查,牧业社平均比去年增产57.84%,最高的亹源县苏吉滩五社增产105%,最低的社也增产33%以上。八个社的一百一十九户社员有一百一十五户增加收入,其中十一户增加收入一倍以上。德夫西里特社平均每户净得一千一百五十八元,分得最多的户是三千零五十元,分得最少的户也达五百三十七元。
各地牧业社在牲畜饲养管理和放牧方法上普遍有了改进。他们对牲畜统一经营,按种类、大小、公母、壮弱实行分群放牧和合群放牧,固定专人负责,并且根据不同季节有计划地使用草场。许多牧业社抓紧了配种接羔、防治畜疫等工作,还积极搭棚修圈,作到大畜有圈,小畜有棚;同时大量贮备过冬过春的饲草。因此,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牲畜的纯增率。
畜牧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正在促使广大牧民逐步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许多牧业社的社员们在草原上盖房舍、打井、修渠,建设了自己的家园。内蒙古的畜牧业互助合作组织,今年还种植了一百二十万亩饲料作物,可以收获一千万斤粮食饲料,这是草原上从来没有过的事。在新疆的阿勒泰等历史上缺粮的牧区,很多牧业社实行定居兼营农业生产,现在粮食不但自给自足,还有余存。青海有些牧业社也正在定居地试种牧草、蔬菜,准备建立饲料基地。各地牧业社实行定居游牧以后,不仅使老人、孕妇、儿童有了较好的生活条件,还有利于开展文化学习。现在,各牧区出现了许多读报组、识字班和小学校,有些牧业社还设立了俱乐部、图书室和妇幼保健站等等,吸引了广大牧民的注意。(附图片)
吉林省镇南畜牧场是一座培殖牲畜良种的牧场。这是放牧在草原上的“顿河马”马群。郎琦摄(吉林工人画报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