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黄河中游地区的新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1
第2版()
专栏:

黄河中游地区的新面貌
新华社记者 君谦
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地区的面貌,不断地在改变着,有好多地方已经变化得越来越美丽富饶。截至今年9月的统计,黄河中游地区在水土保持方面,已经初步控制了七万八千八百五十五平方公里的面积,每年可以减少输往黄河的泥沙约一亿吨左右。这样,水土流失这个关系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根本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质地疏松,容易被侵蚀,而过去人为的破坏,则加重了水土的流失。原来完整而肥沃的丘陵和高原地区,在风吹雨洗之下,出现千沟万壑,完整的土地被破坏得支离破碎。
几年来,这样的局面已经逐渐改善。原来像癞痢头似的山岭,现在已经有好多地方因植树造林、种草、封山育林,长出了浓密繁茂,郁郁苍苍的森林和复盖如毯的草。绥德的山上,垂着累累的葡萄,天水的山上,结出香美诱人的苹果。甘肃有许多地方出现了“黄豆湾”、“瓠子坡”、“蔬菜沟”、“胡麻梁”等新鲜事情。内蒙古、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的防护林带,已经成了“万里绿长城”,在减煞着风力,阻滞着流沙的前进。有不少的山和丘陵或梁、峁,被一级级的,一环环的地埂或梯田围束起来;许多沟里也做出了台阶。地形不再像以前那样破碎残缺了。甘肃省武山县邓家堡出现了四大稀罕:土地连片,山沟稻田,鸭子上山(涝池里养鸭),梯田丰收。高原沟壑区的甘肃西峰镇,十八亩台也修了沟壑土坝,坝里养了鸭,第一次有了船,成了附近少先队和群众游览的风景区。
水土保持的各种措施,起着互相配合的作用。树草蓄不住的水,由地埂或梯田拦蓄;地埂、梯田拦蓄不住的水,又有水窖、涝池拦蓄;水窖、涝池容纳不下的水,又有水库承担起来(当然各地不一定都具备这样一系列的工程)。因此,一般暴雨难以形成径流,更难以聚成山洪。邓家堡、天水梁家坪和山西中阳县金罗乡等地,都是“只见下大雨,不见水下来”,改变了“无雨干山头,有雨流黄汤”的现象。黄河支流漭河流域的济源和孟县的二十二万亩森林,三十八万亩梯田和六千五百多个水窖,六十座水库,一共拦蓄雨水四千多万公方。陕西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可以使通过无定、泾、渭、北洛等河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五千万吨。甘肃省渭河流域在七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基本停止了水土流失。
经过水土保持工作扩大的耕地面积,陕西有二百多万亩;山西中阳县楼外沟的农田面积,由占土地总面积的44%提高到78%;利用废弃土地植树造林、种草的面积更大。
水土保持保蓄了水分和土地的肥力,土地的抗旱能力增强了。再加上蓄水灌溉和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农业产量就迅速提高。青海省湟中县西保乡丰盛社去年控制的一千七百多亩的面积,保护了一千五百亩耕地,小麦增产40%;内蒙古准格尔旗福禄沟做了水土保持,建筑了小水库后,农产品当年就比得不到灌溉的地每亩增产八十三斤。以前,水土流失严重的贫瘠山区,大部分是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俱缺,现在因为庄稼繁茂,特别因为植树造林和种草,解决了三料的来源,也发展了林业、牧业和副业。济源县李八庄、玉皇庙、玉阳三个农业社据去年不完全的统计:柿子、核桃、桃、杏、梨等果类,药材、橡子、花椒等土特产及猪、羊、鸡蛋等畜产,除去自用的以外,还收入近万元。李八庄林业的收入,达总收入的30%;一万多亩苜蓿,每亩产一万二千多斤,可喂四万头牲口。
水,带来了多么深刻的变化啊!济源县李八庄乡七十四条沟,原来只四条有水,这几年做了水土保持,使六十条沟长流着清澈的水了。这个过去灾害频繁,人民贫苦、逃荒,甚至饿死人的济源县,现在每人每年除了公粮外,还净得粮四百三十斤。愚公移山之乡的王屋山上的草房,有一半改建成了瓦房;“早上糠,晌午汤,晚上稀饭照月亮”的惨景,已成为人们回忆中的事情。绥德吴家畔过去能吃到用黑豆、高粱加些菜做的“糁糁饭”,便认为是好饭,现在白面条已是很平常的饭了。水土保持的优越成效鼓舞着人们更加努力前进。
这样卓越的前人做不出的巨大业绩,是解放后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向大自然进军、开展水土保持的一系列的努力中取得的。
水土保持是件新工作。从解放以来,由于党的重视,各地实际工作者多方搜集了群众多年来的经验,又做了许多科学试验研究,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明确提出了“全面规划,综合开发,集中治理,坡沟兼治”的方针。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及有关部门对黄河中游地区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综合性的查勘、考察和专门调查,总结了各地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经验,了解了黄河泥沙的来源,摸索到了水土流失的规律。现在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已有甘肃天水、西峰,陕西绥德,山西离山,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南嵩县等六处,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还有水土保持推广站六十五个。各地还建立了许多工作重点,甘肃省专区或州、县、区、乡各级党政领导的重点达一千一百多个,其中有邓家堡、田家庄等模范重点五十个。各地党政领导方面凡是认清了水土保持重要意义的,水土保持就开展得好,群众生活提高得快。
各省、县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中,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主要的有:广泛组织参观,交流经验,启发教育干部和群众,使工作迅速开展;农业社成立常年基本建设队,做到农业和基本建设两不误,也保证了水土保持的工程质量,培养了技术骨干;结合生产,从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尽量在某些方面做到当年收效,以便启发和鼓舞群众,加速了水土保持的发展。
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初步控制面积,从1950年到1955年为二万五千平方公里。1955年冬和1956年春的农业合作化高潮,带来了水土保持高潮。1956年就控制了三万七千平方公里。可是这以后因有些地方产生了右倾松劲思想,水土保持的进展就缓慢下来。今年前九个月的工作,仅控制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最近各地都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水土保持运动的高潮已经展开,预料今冬明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又有个新的大跃进。(新华社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