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减少企业里脱产的党群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1
第3版()
专栏:

减少企业里脱产的党群干部
本报记者 季音
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不久以前,上海市委的党内刊物“党的工作”,组织了一次关于中小型厂的党支部书记要不要脱离生产的讨论。许多干部参加了讨论。讨论进行了近二个月。讨论的内容虽然只是工厂党群干部要不要脱产的问题,但实质上是工厂里如何改进党与群众关系的问题,改进工厂政治工作的问题。从这次讨论的热烈反应中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是目前工厂企业中许多人所关心的和迫切要求解决的。
在工厂企业里设立一定数量的党、团、工会的专职干部,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和处理职工的生活福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近几年来,上海工厂企业中脱产的党群干部普遍增加得太多,太快,超过了实际需要。据上海市委工业部最近在二十一个工厂的调查,脱产的党群干部一般占职工总数的1.4%到2%。许多厂还超过这个比例。如国营上海第五印染厂,有八百多职工,脱产的党群干部却达二十余人,占职工总数的2.3%。只有五十六个职工的上海制罐厂,也有六个脱产干部。当然,前几年上海工厂里脱产的党群干部的增多,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比如工厂里改革、改造的任务比较多,需要一些脱产干部;私营工商业全部公私合营后,企业的改造任务重,也需要大批脱产干部。现在工厂工作一天天走向正常,改革、改造的政治工作也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多,脱产党群干部过多的问题就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
苦闷从何而来?
这次讨论中,许多工厂的党群干部都诉说了这样一个苦闷:他们在完全脱离了生产之后,普遍感到在生产时间里很难进行工作,插不到工人群众中间去,远没有过去在车间参加劳动时的工作灵活方便。公私合营裕华钟厂党支部书记陆剑萍在讨论中所反映的情况,就是这类意见的一个代表,他说:“我的工作时间和工人相同,工人上班,我也上办公室。在一天整整九小时工作时间中做些什么呢?这是最使我伤脑筋的事。下车间和工人谈谈吧,工人们生产很忙,和他们谈就要影响生产。不和他们谈,光站在旁边看看吧,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工人也不欢迎,甚至说你是‘监工’。因此,工作时间内除了出席上级的会议,准备报告内容外,就是考虑考虑工作,制订一些计划,但这些工作所花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有很多时间无事可做,只好看书看报。可是心里又不自在,怕工人看见了说你吃了饭不做事。自己也觉得不应该闲着,但又不知道做些什么。”
这种苦闷是从何而来的呢?是工厂里没有工作可做吗?当然不是,工厂里党组织需要做和可以做的工作多得很。是工作作风不深入,或者工作上缺少办法吗?这可能是个原因,但基本的原因,是不适当地让他们完全脱离生产。这特别是在中小型工厂里,职工不多,工作比较简单,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办的事本来很少,党群干部完全脱产之后,如何打发八小时工作时间确实成了问题。在大型厂里,厂一级的党群组织,日常工作比较多,党团员多,需要有一些脱产的干部来主持工作。但是车间一级的脱产干部就没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坐在办公桌前做了。上海炼油厂、大隆机器厂等不少大型厂的车间党支部书记,在这次讨论中反映,他们生产时间也常常无法插到工人中间去,以致不得不尽量找些事做,或者希望上级通知开会来解救他。
有些领导人以为,脱产的党群干部多些,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其实,不适当地让一些干部全部脱产,工作效果并不一定就好。因为他们虽然有比较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也失去了另一些好的条件,例如失去了日常劳动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就容易滋长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工人的联系也会削弱。有一个同志说得好,他脱产以后,把办公室搬到了车间的小楼上,他说:看来这似乎是个很小的变动,但影响很大。不要以为这个小楼梯几分钟就可以跨上去,实际上它成了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障碍物,过去和工人们肩挨肩的在一起干活,什么话转过头来就说了,现在他对你说话就得郑重其事地走上楼去,这样很多话他就不说了。而自己从楼上走下来,也变得很别扭,远没有过去在车间里干活时那样自然。
脱产的党群干部过多的坏处
脱产的党群干部过多,机构也跟着膨胀了,工作关系也复杂了。亚浦尔灯泡厂的一位同志说,他们厂的一位总支书记,过去人少,一切亲自动手,经常下车间,以后人增多了,他就只好坐镇办公室指挥,听取汇报进行工作。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往往是在这种场合下产生的。
工厂企业是一个生产单位和经济核算单位,一切都应当符合于增产节约的原则。过多的党群干部脱产,就增加企业的非生产性开支。上海不少中小型工厂,原来脱产人员非常少,甚至连资方或小业主都或多或少参加劳动,公私合营以后,公方代表和支部书记都全部脱产,就很容易脱离群众。上海许多工厂的脱产干部,大都是从本厂的优秀工人中提拔出来的,他们一般都是技术熟练的老工人,脱离生产以后,对生产影响很大。例如新成区彩印达华厂脱产的正副支部书记和公方代表三个人,原来都是本厂制版部门的骨干,脱产后就造成制版骨干大缺,成为生产上的严重问题。最近才采取脱产干部抽时间培养学徒的办法着手解决。
减少脱产干部有五个好处
减少企业里脱产的党群干部究竟有些什么好处?人们认为,主要有五个:一、可以减少些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进一步地和群众打成一片。二、可以锻炼干部本身。三、可以在工厂里起移风易俗的作用,树立起艰苦奋斗以劳动为光荣的新风气。四、可以推动各级组织和上级机关深入下层,克服些官僚主义。五、在公私合营企业里,党群干部参加体力劳动,对私方人员的改造还起督促推动作用。
减少脱产的党群干部不但在中小型厂可以做,在大型厂里也可以做。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这次讨论中提出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部不脱产,一种是半天办公、半天生产的半脱产制。对一些必须脱产的人来说,还可以实行定期定时的参加劳动的制度。总之,党群干部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走到车间里去和工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实现中央指示中所说的,使基层生产单位脱离生产人员的数目限制在真正需要的范围以内,中小型企业的党群组织则力求逐步地做到完全没有脱离生产的人员。
上级也要改进领导作风
讨论中许多人都说:工厂企业中脱产党群干部过多,就是为了适应领导机关过多的会议、报表、汇报、文件……的要求的。所以,基层单位的党群干部全部或部分时间参加体力劳动以后,上级机关必须改进领导作风,否则就会产生许多新的矛盾。
关于减少工厂脱产的党群干部问题,上海市委最近也进行了研究,认为让一切有条件不脱产的党群干部(首先是中小型厂和大型厂的党支部书记),逐步地回到生产中去,回到车间里去,在和工人们共同劳动和生活中进行党的工作,这一个改变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现在上海也已经有少数工厂这样做了,这些工厂的党的干部在重新回到劳动岗位以后,普遍受到工人们的欢迎,党与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增强了。但是也有不少的工厂企业领导干部,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减少脱产的党的干部,将会削弱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上海市委已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各厂的党组织,进一步加以讨论,取得认识的一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