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退休以后怎么办?——记山西机床厂老工人的谈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12-21
第3版()
专栏:

退休以后怎么办?
——记山西机床厂老工人的谈话
本报记者 顾页
12月1日,山西机床厂一些老年工人,在一起座谈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暂行规定草案。他们一致认为,这个规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钳工庞玉宝说:我同我的老伴听了这个规定以后,合家欢喜,干起活来劲上加劲。党和政府替我们想得真周到。解放前,工人的晚年不挨饿的有几个?韩治国说:那时候年岁稍大一些,就被工厂一脚踢开了。记得有个姓陶的老师傅,当年在太原,技术数他最出色,可是到老就没人管,只得在大路旁摆个小摊,替人焊焊烟筒,修修锁子,最后竟活活饿死。有一身好手艺还死得这般凄惨,其他老工人是个什么下场,是明明摆着的。如今只要勤恳干活,不用愁老了怎么办了!人说养儿防老,这规定比养个好儿子还靠得住。
接着,韩治国、毛登科、段黄希等工人提了些具体问题,供政府制定实施细则参考。他们觉得,老工人在新社会受到体贴入微的关怀,好些人到退休年龄还不肯坐着吃闲饭,可否随其自愿,或留厂工作,或到养老院喂鸡养猪。他们提出:有的老工人是单身汉,退休以后怎么办?在原籍没房子的人,退休以后可否仍在工厂宿舍居住?退休返乡的人,领取退休费和供应粮食能否给予方便?还有的人怕退休费不够维持生活(人口多,子女小),留厂继续工作,是否允许?
具体问题摆出以后,大家又谈到退休以后的出路问题。
武林召说:我看工人到了退休年龄,只要能够继续工作,本人也不想退休,众人认为他可以留厂,那就让他留厂继续工作好了。庞玉宝说:依我看,够了退休条件,最好还是退休。要知道,岁数不饶人呵!年纪大了,再想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机器旁边站上八个小时,你就会觉得耳聋眼花,手不听使唤了。领导上和同志们还得为你捏一把汗,生怕你撑持不住,一下子出了事故。青年人有文化,会计算,体力强,让他们来接替我们,对国家的贡献不是更多些吗?武林召补充道:如果不能坚持原工作,就让他做做打扫厕所那一类轻便工作,一方面给他退休费,另方面他做轻便工作再补贴几个钱,他的生活不更好?庞玉宝解释说:考虑个人,收入可能少些。但是我自己就计算过,每月收入百多元,养活五口,等到我该退休的时候,有的孩儿可以独立生活了,我只需养两三口人,拿上70%的退休费,也是很富裕的呀。李大荣接着说道:够退休条件的老工人,如果工作需要离不开,本人自愿,可以留厂;企业不需要,可以到农村去工作,这样比较好。王银喜说:农村正需要一批老工人去帮助呢,修农具就要人。韩治国插嘴说:是的,有劳动力到农村满可以增加收入,所以最好还是退休条件够了就退休。要是到退休年龄还要求轻便工作,这对自己对国家都不好。
讲到农村需要老工人,武林召一下子想起自己的同乡王维栋,高兴地说:“老王在农村里真正成了宝贝啦!”
这王维栋也是山西机床厂的老工人,前年六十岁退休回自己的家乡——五台县东健安村。回到家,县里就两次派人登门访问,还在东冶镇找了间房子,请他搬进去住,并对他说:现在农村里用农业机械设备一天一天多起来,大家都不会用,同时东冶镇上的农具修配站技术水平也不高,请他去当个顾问,指点指点,不用动手干。他去后,东冶镇竟变成了农村的技术指导中心了。县里无论哪个农业社安装机器,都请他去讲操作技术;农具修配站到太原买了一个元车车架,老王绘了些图,叫站上的人七拼八凑地造些零件,就把一个车架变成一台元车,使修配站扩大了生产能力。今年天旱时节,东健安村和大健安村的锅驼机都给烧坏了,原打算运到太原修理,但等修好了再运回去浇地,庄稼也旱坏了。最后就邀请王师傅去修理了一下,机器给救活了,庄稼也给救活了。
现在,那一带都知道王师傅的好手艺,连五台山上的勘探队坏了钻机,也派人来请教他。一次,五台山上的窑头煤矿,有个小窑被水淹了,人们不懂技术,安了个水泵,但抽不出水,拾掇了十来天也没找着毛病。县里知道后,由马县长写了封介绍信,矿上牵了头毛驴请王师傅上山去。他去一看,不出三天就指挥工人修好了水泵。矿里的人个个眉开眼笑,留他看了七八天戏,又给他二十元酬金。王师傅说:国家一个月给我五十一元多退休费,够花了,这点帮助,哪能要报酬。矿里的领导人说:“你帮助我们修好水泵,提早生产,有大贡献,你年岁大了,有技术,这点钱买点吃的,养好身体,对社会的贡献还大呢。”经一再解释,他才收下了。
如今五台县里经常有人牵毛驴或者开着吉普车来请王维栋。过年过节人们还纷纷向他道贺。他的衣食住行无不受到关照,并且还被选为人民代表。
武林召说到这里,在坐的人都笑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